19 登勃朗峰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登勃朗峰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3 19:32: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 时 计 划

课题 19 登勃朗峰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抓住关键句,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 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关键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座最高峰——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下面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风采。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理清作者游踪 给文章划分段落,说明划分的依据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大家都听说过吧?谁来详细介绍一下? 教师讲授: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注意字音与词义 翌日(yì) 络绎不绝(luò yì)辚辚(lín) 焦炙(zhì) 俯瞰(kàn)蠼峻(chán) 苍穹(qióng)纷至沓来(tà)霓裳(cháng) 骤然(zhòu)皑皑(ǎi) 拾阶(shè) 络绎不绝:美不胜收:一如既往:纷至沓来:名副其实:霓裳羽衣: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读课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所经过的地点,理清作者游踪。 教师总结:马蒂尼——黑首——勃朗峰——河谷——沙蒙尼旅馆 尝试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教师总结:依据上山——下山,可划分两部分。 学生举手发言,介绍作者: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学生组内互读互听,读准字音。 借助词典等工具,理解词义。如: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美好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讨论问题。 学生拿笔,在文中标画出游踪并汇报。 学生尝试划分:第一部分:(1—6段)登勃朗峰沿途、峰顶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7—结尾)下山后遇到的奇人奇事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赏析语言,领悟情感 分析描写车夫的句子,找出描写角度,体现车夫特点 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 体会作者写作笔法 分析文章主旨,总结全文 (1)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读第7—11自然段,标出描写车夫的句子。) 老师总结: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 (2)“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教师总结:作者的语言精彩幽默 (3)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师讲解:写下山,用的是小说笔法,写人叙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幽默风趣,吸引读者 (4)试分析文章的主旨。 教师总结:本文记述了一次愉悦的旅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驾车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语言幽默风趣,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车夫的句子,举例回答:语言描写:“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学生尝试分析: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像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小组讨论回答: 作者写上山,用的是散文笔法,绘景抒情:通过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变幻的光影,表现勃朗峰周围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本文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为游记,但阅读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2、一篇精美的游记,除了选取优美的景物进行描写,文章精美的语言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学们大声朗读你喜欢的写景语言,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学生尝试分析:两篇文章都是游记,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写景重在表现自然的赏心悦目,令人热爱与赞美;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重在表现自然的庄严神圣,令人敬畏与崇拜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