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检测]
1.已知某物种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几种改变情况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改变的是( )
解析:选D。已知染色体上含A、B、C、D、E五个基因,A选项中缺失了D、E基因;B选项中增加了E基因;C选项中基因E、D颠倒,上述三种情况分别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D选项中属于基因突变。
2.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一条14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并丢失一个小片段,此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该时期是观察异常染色体的最佳时期,B项错误;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根据染色体分离的不同情况,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即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C项错误;因该男子可产生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的正常精子,故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D项正确。
3.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如图能表示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解析:选C。图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为B和C,其中B中每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体细胞中不可能为8条染色体,因此B错误。
4.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
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
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解析:选B。图示的联会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项错误;由异常联会图示可知,同源染色体中的三条染色体可移到一个细胞中,而另一条染色体可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因此,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配子中有的染色体数目异常,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项正确;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可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形成,因此基因型可能不同,C项错误;该植株形成的配子中有的基因型为Aa,含这种配子的花药培养加倍后形成的个体是杂合子,D项错误。
5.
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解析:选B。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A错误;细胞中Ⅱ号染色体是3条,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C错误;水稻根尖细胞是体细胞,发生的变异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错误。
6.
如图是果蝇的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的名称:________。
(2)此果蝇是________倍体,一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条染色体,同一个染色体组里的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________。
(3)图中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图中含有________条常染色体。
(5)图中含有________条性染色体。
(6)此种果蝇的一个性原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后能产生________个初级性母细胞、________个次级性母细胞、________个生殖细胞。
解析:由X、Y一对异型性染色体的存在判断这是雄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中的X、Y染色体虽然形态、大小不同,但减数分裂中能够配对,故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图解还可判断出此果蝇是二倍体,因为其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包含4条染色体。同时,由于这4条染色体各不相同,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也各不相同。据图可知,此果蝇共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这只果蝇是雄性,它的1个精原细胞能产生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及4个精子。
答案:(1)X、Y (2)二 4 不同的 (3)4 (4)6
(5)2 (6)1 2 4
[课时作业]
1.一条正常染色体的基因排列顺序为ABCD·EFGH,“·”表示着丝粒,字母代表不同基因,下列哪种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倒位,且倒位片段包含着丝粒( )
A.ABCFE·DGH B.ABCD·EFEFGH
C.CDAB·EFGH D.ABCD·GHEF
答案:A
2.下列生命活动可能会使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③基因突变 ④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⑤染色体结构变异 ⑥染色体数目变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
解析:选C。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改变、增添或缺失,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使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各改变了一个基因;染色体结构变异改变的是多个基因及基因排列顺序,三者均使DNA分子结构改变。
3.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选C。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
4.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解析:选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 A项正确。
5.下列现象中,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是( )
A.土壤肥沃的地块庄稼长势优于贫瘠的土地
B.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
C.一对夫妇所生的四个孩子性状差异很大
D.果蝇的棒眼
解析:选D。果蝇的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小片段重复所造成的,故D符合题意。
6.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染色体片段的排列为123-456789,中间的“-”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了由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染色体
基因顺序变化
a
123-476589
b
123-4789
c
1654-32789
d
123-45676789
A.a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B.b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
C.c是染色体着丝粒改变引起的
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
解析:选C。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a中5和67发生了倒位,即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A正确;而b为123-4789,缺失了56基因,为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B正确;c为1654-32789,23和456发生了倒位,即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而不是着丝粒改变引起的,C错误;d为123-45676789,增加了67片段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D正确。
7.在自然界中,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的顺序是( )
①减数分裂过程受到阻碍
②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生殖细胞
④有丝分裂过程受到阻碍
⑤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合子
⑥染色体复制过程受到阻碍
A.①②⑤③ B.④⑤③⑥
C.⑥②③⑤ D.④②③⑤
解析:选D。在自然界中,多倍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细胞受到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的干扰,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于是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发育成个体。
8.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 )
A.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
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解析:选A。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的碱基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变化而引起的生物的变异,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变化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9.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解析:选D。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理论上应该全部表现为白色。若出现部分红色性状,可能是图示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但这种可能性很小,故A项不是最合理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即使姐妹染色单体3与4分离,由于其缺失突变,产生的花粉也不育,因而B项不合理;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不发生自由组合,因而C项也不合理;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B转移到染色单体1或2上,D项最合理。
10.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甲所示。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 )
A.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
B.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级
C.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解析:选D。由图乙可知,子代植株B中含有的基因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因此,父本提供了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配子。又因为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雄配子同时要含有正常的9号染色体,因此植株B出现的原因为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单倍体一定是不育的
D.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解析:选A。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可能是一个、两个或多个,而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为单倍体或二倍体;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是可育的;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单倍体或多倍体。
2.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分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解析:选C。题图表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杂交、减数分裂、花药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其中杂交的目的是将位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花药离体培养过程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常用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
3.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解析:选C。单倍体的染色体数与该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相同,即21条;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42÷6=7;胚乳所含的染色体组数为配子中染色体组数的3倍,即9个染色体组;离体培养它的花粉所得到的植株含有3个染色体组,因此高度不育。
4.如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解析:选D。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即发生在图中②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A正确;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玉米为二倍体,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发育起点为配子,属于单倍体,C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D错误。
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B.低温处理后洋葱根尖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C.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染色
D.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析:选B。低温与秋水仙素都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A正确;低温处理后不是所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只有少部分细胞经诱导染色体数目可以加倍,B错误;卡诺氏液浸泡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染色,便于显微镜下观察,C正确;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正确。
6.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植株再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处理(甲与乙杂交→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A×aa→F1
(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倍体。
(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出的后代属于________倍体,其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植株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解析: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其基因型为Aa,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得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属于四倍体。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出的后代为单倍体,乙植株AAaa产生花粉时A与A、A与a或a与a分离,再两两结合,形成的配子AA∶Aa∶aa=1∶4∶1,发育成的单倍体也是这样。甲与乙杂交→丙,甲产生A、a两种配子,乙产生AA、Aa与aa三种配子,两两结合发育成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 4种,有3个染色体组。
答案:(1)AAaa 四 (2)单 AA∶Aa∶aa=1∶4∶1
(3)3 4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可能是纯合体也有可能是杂合体 ②植株矮小、不育
③产生的配子中含一个染色体组 ④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⑤体细胞内可以有同源染色体 ⑥一定是二倍体
⑦一定是单倍体
A.①③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②⑦ D.①③④⑤⑦
解析:选D。本题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在步骤上有明显的差异,本题是先用秋水仙素处理,所以使正常的二倍体变为四倍体,四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所以此时的单倍体是可育的,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该单倍体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
2.用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处理后得到的植物的基因型和染色体倍数分别是 ( )
A.AAaaDDDD,四倍体
B.AAaaDDdd,四倍体
C.AaDd,二倍体
D.AAdd,二倍体
解析:选B。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后,得到的子一代基因型为AaDd,用秋水仙素对其进行处理,基因会加倍,因此获得的基因型为AAaaDDdd,为四倍体。
3.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个体:①AaBb,②AAaaBBBB,③a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
A.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
解析:选A。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要培育出AaBb的个体,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材料,通过基因突变获得;要获得AAaaBBBB的个体,可通过多倍体育种;要获得aB的个体,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
4.现有两种玉米,一种玉米黄色颗粒饱满,一种玉米紫色颗粒较小,要想获取紫色颗粒饱满的玉米,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解析:选B。把两种优良性状集合在一起,最简单有效的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
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才能进行染色
C.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处在分裂期且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
解析:选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解离后要用清水漂洗根尖残留的盐酸以防止影响着色;龙胆紫溶液可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6.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物个体,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得到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同时不能得到的个体基因型是( )
A.AB B.AAbb
C.aaBB D.aabb
解析:选A。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个体产生的花粉的基因组成是AB、Ab、aB、ab,培育的单倍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获得的个体都是纯合体。
7.如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方式①应用的原理包括细胞全能性
B.方式②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C.方式③试剂处理的对象只能是萌发的种子
D.方式④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解析:选C。方式①中对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中用到了细胞的全能性;方式②是杂交育种,它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方式③为多倍体育种,处理的对象为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方式④为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8.洋葱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同学不会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过程
B.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分生区同时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选C。制片时经过了解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会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过程,故A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B正确。分生区有的含2个染色体组,有的含4个染色体组,但不可能出现8条染色体的情况,因为根尖不进行减数分裂,故C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1、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4)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种C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途径1为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途径4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都是纯合体(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4)途径3幼苗基因型为HhRr,而途径1品种A是HhRr自交而来,故基因型为HhRr的概率是1/2×1/2=1/4,故品种A与途径3中的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品种C是幼苗HhRr染色体组加倍而来的,基因型为HHhhRRrr,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单倍体育种 100% (4)1/4 HHhhRRrr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10.生物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三体(2n+1)。正常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一般为2n=8,三体果蝇中XXY(♀)和XYY(♂)均可育,其他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胚胎致死或不育。已知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A为显性,从含有部分三体的果蝇群体中任取一对果蝇杂交,结果如下:
白眼♂×红眼♀→ F1红眼♂ ∶ 红眼♀=1 ∶ 1
(假设F1 数量足够多,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可育三体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性染色体任意2条配对,不配对的随机移向一极,各配子育性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杂交实验中,母本为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欲想进一步确定父本基因型,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父本果蝇分裂中期细胞中的____________。
(2)三体可育雌果蝇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其卵原细胞在发生减数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有________条X染色体。
(3)若杂交亲本中无三体,则F1雌雄果蝇再随机交配得到F2,F2果蝇中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亲本中有三体,则F1的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纯合子 XaY或XaYY (性)染色体数目
(2)4 (3)XAXA∶ XAXa ∶ XAY ∶ XaY=1∶1∶1∶1 XAXa∶ XAY ∶ XAXaY ∶ XAYY=1∶2∶2∶1
课件36张PPT。第5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第5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51张PPT。第5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第5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