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静止与运动( 课件、素材、教案、视频)(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静止与运动( 课件、素材、教案、视频)(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4 09:37:06

文档简介

9.《静止和运动》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9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参照物的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的习惯;能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并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参照物的含义,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并能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本、橡皮、文具盒等学具若干个。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录像(播放录像: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
师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各种事物,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观察图片,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出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但需要说明科学上对运动和静止有自己的定义。
师小结:对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又如何描述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静止和运动”。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运动的定义。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也通过大屏幕看到了一些运动与静止的物体。接着我们再来观察一些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请同学们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出示课件:飞奔的汽车,行驶的轮船等。
学生欣赏课件,讨论: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相对地面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于海面或云朵轮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让生拿一个凳子在教室的走道走一次。
师:现在这位同学运动了吗?你为什么说他运动了?
指名汇报。
师:如果老师说他没有运动,有没有同学同意老师的观点?想想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看他手中的凳子,刚才他在凳子的左面,跑完了他还在凳子的左面,所以我说他没有运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运动,如何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呢。(课件出示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老师请学生继续思考是相对于什么物体来说他还没有运动?(指导生说出相对于衣服,相对于鞋子、凳子等。)
2.参照物
师:刚才你们说这名同学相对于地面,讲桌是运动的,我说他相对于凳子,衣物和鞋子是静止的,科学家给这些相对的东西起了个名字叫参照物,就是用来参考对照的物体。(课件出示参照物的定义)。
3.小组合作利用手边的学具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进一步体验并描述运动与静止。
1.制定实验方案。
谈话:要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教师指定实验材料(课桌、课本、尺子、钢笔帽等身边文具)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可以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方案。
2.汇报实验方案。
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说说本组的实验方案。
方案: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上一块橡皮和文具盒,使橡皮与书本或文具盒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3.探究实验。
在实验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进行及时总结提出要求:
(1)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分工明确,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探究:静止和运动物体实验单
我的方法 研究物体 所选参照物 我的发现



学生分组,根据探究内容进行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小组整理自己的探究与收获,填写实验报告并准备汇报交流。
师提示:先确定研究对象与参照物,再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预设1.大部分学生通过实验基本能发现物体之间的位置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适时指导学习较吃力的小组,引导他们尽快通过实验来明确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谈话: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
小组汇报。
预设以橡皮为参照物,书本是静止的,课桌和旁边的同学都是运动的;以课桌为参照物,书本和橡皮都是运动的,桌旁的同学是静止……
引导学生理解:通过以上的交流,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描述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时,首先需要选好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就可能不同。
2.描述身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指名汇报几个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另找学生来与汇报的同学交流看法。
(师提示:不准重复别人说过的例子)
教师概括: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相对性这一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上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我们居住的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世间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师课件演示地球运动图片)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静止和运动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静止和运动又有了哪些理解?还有哪些收获?赶快交流一下吧。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的收获。课件出示: ?静止和运动
1. 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2.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被取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
4.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 …
?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分小组自由选择练习。
师:这儿有三个场景,请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描述这个里面各个物体的状态,注意描述时要选好参照物。
课件出示多个情景(游人乘坐过车山;商场内乘坐电梯上下楼;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描述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时,首先需要选好一个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就可能不同。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红星照我去战斗》主题曲。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所听的歌曲中有两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边走。”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请大家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一句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第二句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生讨论交流。
(3)空中抓子弹(师课件出示)
谁听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二战中,一名飞行员在空中抓到了一颗子弹,他为什么能轻易抓到子弹?
学生讨论汇报。
师明确两个速度相同的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所以飞行员能抓到子弹。
(4)空中加油机
(课件出示空中加油机。)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这是飞机在空中加油,为什么飞机可以实现在空中加油呢?
教师巡视,对于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
总结:运动和静止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9.静止和运动

改变 运动 绝对的
研究物与参照物的的位置
不改变 静止 相对的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重视理论与探究活动相结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习科学理论,并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最后再将理论灵活应用到生活中,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测量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
(3)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本着以生为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持和激励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使用建议。教学具的选择不一定按教案准备,可充分发挥身边的活动做教学资源,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又能培养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意识。
3.需破解的问题。教学本课空中抓子弹和空中加油机时,学生理解物体之间 的相对静止可能有些困难,如何设计身边的活动降低这两道题目的理解。




PAGE



6



(共14张PPT)
静止和运动
哪些是运动的?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被取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静止和运动
1. 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2.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被取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
4.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 …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前有一句歌词“小小竹排江 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一句以—————为参照物,后一句以——————为参照物。
青山
竹排
“手抓子弹”的奥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在蠕动着,他抓来一看,令他大吃一惊,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两机保持了————————的运动状态
相对静止
9/静止和运动
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
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
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
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正在行驶的车内,谁是
静止的?谁的位置发生
了变化?
A314
26
●做个模拟实验吧
要想描述物体是
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
作标准,这个被选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
我们来描述静止和运动
可要选好参照物哟1
地球
月球
太阳
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