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4 10: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 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教学目标】
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会分析描述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这几种典型的物体运动方式的特点和异同。
意识到物体运动会同时兼具多种方式,明白复杂的运动通常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能够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的特点;对生活中的现象能认真思考,乐于观察,善于提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物体的运动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典型形式。
难点:了解不同运动方式的特点和异同,能用集合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尺子、橡皮筋等。
学生准备: 各种玩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导入: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呀?
(有请同学到讲台上演示小风车的玩法。)
2.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它们分别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3.导入课题:和我们刚才看到的玩具一样,生活中有许多运动的物体,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运动方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风车引出玩具,通过玩具引出运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课堂探究的大门,使得本次探究活动既充满科学的意味,同时又与生活紧紧相连,孩子玩得高兴,学得投入。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过渡:同学们对于刚才玩的玩具,已经有了不少的发现。现在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材料,你们想不想玩?
让学生分小组交换意见,决定一下自己小组最想玩的玩具,然后由各组组长上前领取小组想要玩(研究)的材料。

2.让学生分小组仔细研究下选择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他们运动起来?
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活动方案。
(三)学生分组探究,师从旁指导,注意引导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物体名称 运动方式(也可以画一画)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并初步感知到每一种运动方式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为后面顺利过渡到为不同的运动方式命名做好铺垫。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回答。
(1)教师引导:在风车的叶片边缘贴两个点(一个黑点,一个白点)。
(边说边示范)当我们转动它,可以观察到这两个点是怎样的?
(2)教师要求学生,试着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学生画风车的运动轨迹。
2.木块的运动方式。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3.单摆的运动方式。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试着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4.易拉罐的运动方式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2.小结质疑
谈话:同学们研究了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听取了各小组同学的汇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问题吗?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
学生讨论交流。
3.提出问题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4.学生深层次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做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后参照下面表格做好实验记录。
物体的运动方式
物体名称 物体的运动方式(名称) 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
木块
风车
易拉罐
单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抓住每个运动方式的特点,进而借由特点为运动方式命名,学生自己完成了将一种感性的观察上升到理性的概念高度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画图方式的采用使得科学探究变得简便且生动,帮助理解,加深印象。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做中心发言人汇报本组选定的研究对象,用语言描述其运动特点,出示所画运动轨迹,给出本小组对此种运动方式的命名。
2. 教师总结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每种物体的运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运动方式并画出其运动轨迹,进而根据其运动轨迹给出命名。同学们说的很好。物体的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包含多个简单的运动方式。
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板书:

移动

转动

滚动

摆动



【设计意图】每一种复杂的运动都是又几种简单运动复合而成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对物体的运动方式已经有了很全面的理解,此处做适度的拔高是十分合理而且有必要的。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请同学们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运动方式。(出示PPT)

学生阅读PPT,自由讨论并说出图中所描述的物体包含的运动方式:
火车:移动、转动、滚动等;
树叶:振动等;
锯:振动、移动等;
风扇:转动、移动、摆动等;
跷跷板:振动、移动、转动等;
旋转木马:转动、振动、移动等。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回归于生活,本堂课由玩玩具的生活经验引出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探究开始,在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复合运动中结束,正是体现了科学精神的这一要义。
【板书设计】
12.物体的运动方式 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 . 易拉罐→滚动 秋 千→摆动
【使用说明】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领学生建构运动方式概念,知道所有物体运动都包含多种运动方式。本课的探究活动就是基于核心概念的建构而展开的,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预想结果——设计实验——收集事实——归纳结论”的探究过程。在具体的概念建构过程中,教师搭建有效的“脚手架”,是促使学生的认知向着科学概念的方向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玩玩具的形式来进行实际探索,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地轻松且高效,在愉悦地氛围中完成了物体运动的五种常见形式的探索。
2. 使用建议:
①自备PPT辅助教学,尤其是最后的拓展练习时,由于牵涉到了同一物体不同运动方式的复合,孩子们在理解上可能有困难,教师可以辅之以视频资料,加速理解,加深印象;
②实验记录单采用画图的形式来记录物体的运功轨迹,形象生动,收效很好。
3.未能解决的问题
实验的对比,以及实验变量的突出不够,使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