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弯弯的月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弯弯的月亮》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4 09:4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弯弯的月亮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教学目标】
1.能多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会动手制作月相卡片,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2.能利用有限的材料做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会正确演示月相形成的过程。愿意参与观察月相的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球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提前一月布置学生观察月亮变化;关于月亮的图片、圆纸片、手电筒、小球等。
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模拟月相变化实验器材;地球、月球、太阳位置示意图;月相形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入课题
月亮常常引起我们无尽的幻想,看到月亮你会想起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诗句中描写了月亮的哪些形状?(指名学生背诗句并说所描写的月亮形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圆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半月)、“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月牙)……天月亮为什么会“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走进研究月亮的科学实验室。
(教师板书课题:17 弯弯的月亮)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月相的变化。
1.同学们,老师一个月前布置同学们观察月亮,坚持观察的同学有哪些?(了解学生的观察坚持情况)
2.你观察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都有哪些形状?
预设1:学生根据课前观察说月亮的形状变化。(我发现月亮在农历的十五、十六非常圆,非常亮;我发现月亮在农历的初七、八呈现出半张脸;我发现月亮在二十二、二十三也是一半。)
3.你能把你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吗?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月亮。
4.请你把画的图片贴到黑板上,教师课件补充展示月相图片,全班交流,通过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2:月亮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月亮在农历初三、四的时候弯弯的,象银钩;到了初七、八就变成了半圆;十五、十六最亮,也最圆;到了二十二、三又变成了半圆;二十六、七又变成弯弯的了。
5.生分析得出:我们观察到的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不同时间会呈现不同的形状。
6.师小结:从地球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人们把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月相定义)
7.生质疑: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
8.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画的月相图,来引出“月相”的概念,使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同时也在学生的心目中初步建立起月相是“多样性的”的印象,对于学生进一步提出“月相是怎样形成的”起到了很好的铺设作用。
活动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月球比地球小,而太阳却比地球大得多了。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2.小组交流探讨:太阳,月球和地球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光。月球围着地球旋转,当月球转到地球的正前方时,我们看的月亮是圆月;当月亮转到地球的侧面时,我们看的月亮是半月;当月亮转到地球的背面时,我们看不到月亮。
3.组织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实验:
实验名称 月相变化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月相成因
实验材料 手电筒 小球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①此实验应在相对较暗的环境中进行。②明确三个天体的所指。③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逆时针旋转。④准确描述所看到的月相。⑤每个学生都做一下此实验。
⑴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手电筒,用手电筒当太阳,学生自己头当作地球,用小球当作月球。
⑵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5、课件展示太阳、月球、地球位置图,分析讨论: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月球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因此,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月相的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设计意图】:月相是怎样形成的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整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教师展示三个天体的位置图让学生观察并演示,学生很容易明白月相是怎么回事了。
活动三、月相的变化规律
1.请各组学生在自己反复实验的过程中,几个特殊角度看到的月相画下后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后贴在小展板上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3.把你剪下的月相按时间贴在小黑板上(或小展板)上,各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展板,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随机板书:娥眉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残月)
师总结: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半月再由圆到缺(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月相的变化规律不仅跟日期有关;跟东升西落方向也有关。
【课件演示】月亮在上弦月、下弦月时东升西落的大致时间即夜间观察的方位。学生仔细观察。
三、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节日是根据农历确定的吗?
(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七夕节……)
2. 我国的农历日期与月相的变化的关系。
月相的规律比较复杂,为了使同学们更快记忆,老师介绍给你们一篇顺口溜: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3.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月相规律不仅跟日期有关,而且它的东升西落也很有规律。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月相形状和位置变化规律的认识,进而使学生能够根据月相判断时间、做到学以致用。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解释天上的的月亮为什么会“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吗?请学生采取边画边说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 教师总结概括。
3. 实践应用:
(1)选择题:今天是公历11月30日,农历十一月初六,下图正确的月相( )。 (A) (B) (C)
(2)月相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尤其对我国阴历的制定关系很大,比如农历闰月等现象。课下通过访问和再次自己做月相形成实验继续研究其中的规律。
(3)继续观察月亮的变化,坚持观察记录,制作一个月的月相图,验证课堂上得出的月相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17.弯弯的月亮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弯弯的月亮》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里的第四课。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看分析——动手操作——应用提升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月相的成因,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从而活用农历日期与月相的变化的规律关系。由于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过于抽象,学生理解有限。
围绕这一问题,这节课做了以下尝试:
①、采用简笔画的方式,学生能借助图片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利用多媒体,在探究完月相成因后,用动画完整的演示一遍月相成因,学生理解更直观。
②、在学生总结出月相变化规律后,及时补充月相变化的歌谣,对他们今后继续观察月相、及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③、在学生推理出月球公转的若干问题后,模拟实验的方法、所用器材、注意事项等问题,则迎刃而解。
④、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课下继续去研究月球公转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更能承上启下的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为下一节课探究日食、月食做好了铺垫。
2.使用建议: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可以利用蜡烛、电灯、地球仪和篮球等模拟实验,这样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在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如把夹心饼干做出月相图。在学习本课时课件演示一定要有,这样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3、未能解决的问题:没有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满月

娥眉月

上玄月

残月

下玄月

从地球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人们把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