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2课
温馨提示:
1、做探究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碎花盆,扎了手。
2、将蒜苗从花盆了拿出时要用小铲子小心翼翼的蒜苗从花盆取出,不要把蒜苗的根拽断,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3、在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
4、实验结束后,要把桌面清理干净。
猜一猜:蒜苗今后在什么条件下会长成什么样子?
蒜苗生长的可能性?
阳光
水分
施肥
地球引力
浇水—不浇水 施肥—不施肥
向阳—不向阳 放倒—不放倒
小组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生长情况 生长条件
1 浇水—不浇水
2 施肥—不施肥
3 向阳—不向阳
4 放倒—不放倒
……
小组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生长情况 生长的条件
1 浇水---不浇水 我们继续隔两天在A花盆的左侧浇一次水,在B花盆里不浇水,随时做好记录。 发现A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浇水的一侧生长。而B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下生长。 水分
阳光
土壤养分
地球引力
2 施肥---不施肥 我们继续在A花盆的左侧放了几粒化肥,在B花盆里什么也没放随时做好记录。 发现A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施肥的一侧生长,而B花盆里的根都向下生长。
3 向阳---不向阳 我们依然把A花盆放在一侧开口的纸箱里,B花盆放在不开口的纸箱里随时做好记录。 发现A花盆的幼苗朝纸盒开口的方向生长,
4 向地性 我们将蒜苗继续种在花盆里依然将花盆放倒,随时做好记录。 两盆蒜苗的根都向下生长
-----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组植物生长图片,上面植物的哪些部分有什么特别之处?
1、我们周围的植物具有向性运动,那太空中的植物会怎样生长呢?
2、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科学自助餐”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
四、拓展活动
谢谢大家!
22植物向哪里生长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植物生长的向性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向性实验。
3.能提出与植物适应环境有关的问题;能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
教学难点:会做控制变量的向性实验。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收集、整理与植物向性生长有关的文字资料和课件、
学生准备:(1)一个星期前每小组种植两盆蒜苗。
(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标签纸4张;纸盒一只;水壶一只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黄山的迎客松吗?(生喜欢)现在老师就让你一饱眼福。课件出示。
2.迎客松长的奇特吧!想知道迎客松生长的秘密吗?
( 生:想。)
3.教师小结: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板书课题:22、植物向哪里生长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观察蒜苗生长的样子。
(1)上节课老师让大家种植了两盆蒜苗,我发现大家带来的蒜苗也已经发芽,下面请大家猜测一下今后的蒜苗会长成什么样子?(生自由发言)想不想对你的蒜苗认真观察一下?你想怎样观察呢?
(2)学生分组交流蒜苗的生长情况。教师巡视指导,发放记录表(一)。
实验名称 植物向哪里生长
实验物品 两盆蒜苗、小铲子、水、水槽
我的探究 (实验步骤) A盆蒜苗 B盆蒜苗
我看到的
我猜想到的
我们现在要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且要做好记录,观察完毕要将桌面打扫干净。同时老师出示课件1。
温馨提示:
1.做探究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碎花盆,扎了手。
2.将蒜苗从花盆里拿出时要用小铲子小心翼翼的把蒜苗从花盆取出,不要把蒜苗的根拽断,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3.在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
4.实验结束后,要把桌面清理干净。
谁来读一读。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探究吧!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探究情况:
2.你发现蒜苗是怎样生长的?
(1)学生分小组汇报,说出观察到蒜苗的样子。
生1:我们种植的蒜苗都已经发芽,但是B盆蒜苗的牙有点倾斜。
生2:我们种植的蒜苗也都已经长根,但是B盆蒜苗的根有点倾斜
生3:我们种植的两盆蒜苗,其中一盆长的稍微高一点。
······
3.看来通过观察,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这些蒜苗也都生根发芽了。那么这些蒜苗的生长现状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大家大胆猜测一下。
教师出示课件2:猜一猜:蒜苗今后在什么条件下会长成什么样子?
预设:学生猜测蒜苗今后会向哪里生长及生长理由:
(1) 与阳光有关,理由是现在蒜苗的牙有点向有阳光的一面倾斜。
(2)与在花盆一侧浇水有关,理由是现在蒜苗的根有点向有水的一面倾斜。
(3)还与施肥有关,发现此时蒜苗的根有点向有肥的一面生长等 ......
刚才大家对蒜苗生长的情况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教师小结并出示课件3:
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该怎样验证呢?
4.制定方案。
下面我们以蒜苗向哪里生长为例,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5.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
预设1:我们先将两盆蒜苗种植好,B花盆在左侧每隔两天浇一次水,A花盆里不浇水,目的是创设不同的条件,了解蒜苗的生长与水分的关系。
预设2:我们先将两盆蒜苗种植好,B花盆在左侧施肥水,A花盆里不施肥,目的是创设不同的条件,了解蒜苗的生长与肥料的关系。
预设3:我们先将两盆蒜苗种植好,B花盆放在一侧开口的纸箱里,A花盆正常种植,目的是创设不同的条件,了解蒜苗的生长与阳光的关系。
......
6.教师提示在假设条件中可以组合的情况。并出示课件4:
浇水---不浇水 施肥---不施肥 向阳---不向阳 放倒----不放倒
(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写出设计意图。)
7.各小组交流讨论设计的实验方案。对有争议的方案全班进行修正完善。
谈话: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还得靠实际的实验现象来证明,所以,我们应该每天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记录。下一节课,用我们的事实来证明,哪个小组更有科学精神!教师发放观察记录单。
时间 观 察 现 象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学生分成4人一组,课下继续进行研究。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两个星期过去了,相信大家的蒜苗长势一定很喜人。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一定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实验成果。
1.全班交流研究成果,填入下表。教师出示课件5:
(1)教师发放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填写。
(2)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3)汇报实验情况:
一组(与水分的关系):我们小组的两盆蒜苗,种植以后我们隔两天在B花盆的左侧浇一次水,在A花盆里不浇水,今天我们把蒜苗从两个花盆里拿出,发现B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浇水的一侧生长。而A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下生长。从实验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是具有向水性的。
教师补充:在做实验时我们还要注意:(1) 要把所有植物需要的养分弄好(2) 选择两个生长情况基本一样的植物(3) 一个放在有水的地方,注意水离根要有距离,把另一个植物放在没有水的地方(4) 注意,两种植物除了放不放水,其余条件要完全一样。
二组(与施肥的关系):我们小组的两盆蒜苗,种植以后我们在B花盆的左侧放了几粒化肥,在A花盆里什么也没放。今天我们把蒜苗从花盆里拿出,发现B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施肥的一侧生长,而A花盆里的根都向下生长。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与施肥有关。
教师小结: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都具有向肥性生长的特点。
三组(与地球引力的关系):我们把蒜苗种在B花盆里,然后将花盆放倒,A花盆正常种植。今天将蒜苗从花盆中取出,观察蒜苗根的生长方向。发现两盆蒜苗的根都向下生长。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都具有向地性。
教师补充: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所以植物的根都具有向地性生长的特点。
四组(与阳光的关系):通过实验我们发现B花盆的幼苗朝纸盒开口的方向生长。而A花盆的什么没有这种现象。因此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与太阳有关。
教师小结:这就是植物的向光性。那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呢?植物的向光性是,光照使植物芽尖端的生长激素向背光的一侧移动.使背光的一侧生长较快,出现向阳的现象,向阳性是植物生存的需要。植物对阳光产生反应,主要是因为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反应被定义为向光性,这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所有植物都努力寻求阳光。它们可能通过攀缘大的树木得到阳关或是沿着地表生长到开阔地带,以得到充足的阳光。阳光越充足,植物生长得越好。
······
2.教师将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汇总。
通过刚才的汇报,我感觉大家真的了不起,都快成科学家了。我现在将大家的收获全部展现出来。课件出示:
小组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生长情况 生长的条件
1 浇水---不浇水 我们隔两天在B花盆的左侧浇一次水,在A花盆里不浇水,随时做好记录。 发现B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浇水的一侧生长。而A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下生长。 水分 阳光 土壤养分 地球引力
2 施肥---不施肥 我们在B花盆的左侧放了几粒化肥,在A花盆里什么也没放随时做好记录。 发现B花盆里蒜苗的根都向施肥的一侧生长,而A花盆里的根都向下生长。
3 向阳---不向阳 我们把B花盆放在一侧开口的纸箱里,A花盆放在不开口的纸箱里随时做好记录。 发现B花盆的幼苗朝纸盒开口的方向生长,
4 向地性 我们将蒜苗种在花盆里将花盆放倒,随时做好记录。 两盆蒜苗的根都向下生长
-----
3.教师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是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的,而这些都被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板书: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二、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向哪里生长的许多秘密。对于植物的生长,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总结概况: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知道了植物生长是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的。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学生自由发言)
4.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植物的向性现象。
(1)同学们说的太棒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谁能解释下面一组植物的生长情况,看看这些植物都具有什么特性?(课件出示)
(2)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巧妙的利用了植物的向性运动,让它更好的美化我们的生活,你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有关植物向性生长的美丽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科学来源于生活,我们也要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关于植物的生长还有很复杂很深奥的秘密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和发现,如:我们周围的植物都具有向性运动,那太空中的植物会怎样生长呢?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
2.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科学自助餐”,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22、植物向哪里生长
阳 光——————向光性
水 ——————向水性
地球引力——————向地性
土壤养分——————向肥性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22《植物向哪里生长》这一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注重经历、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教学理念,大胆地处理了教材。教学设计以探究为核心,注重以人文本,让学生去感受、去发现、去领悟,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体验、成长。
学生在探究植物向哪里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较容易猜到与水、阳光等有关,但是用什么方法证明并不是很清楚。教师针对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控制好不变的量,力求实验明显,引导学生观察蒜苗生长的现象。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整理、得出结论。课堂中,所有学生都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就会日益增多,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探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应用于生活。
不足:这几个实验的汇报方式有点单一。
2.使用建议。
(1)教师不要被教科书、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所限制。两课时教学间隔时间一定要在学生充分观察实验以后。进行教学。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随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体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3.需破解的问题。
(1)本课是中长期的实验课,能否第一课时上课后,数周待植物生长后再继续观察和研讨
(2)现在天气较凉,种子发芽缓慢,最后教师自己也亲自种植一些小植物。
蒜苗生长的可能性?
阳光
水分
施肥
地球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