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它,是发刊于中国20世纪初的一本革命杂志;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响力可与它堪比。
它,是旧中国时代最早的一份思想启蒙刊物,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
它,被称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副良药,浮躁动荡的民族根性的精神慰藉。
它,是毛泽东、蒋介石共同推崇的名刊,曾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它,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如鲁迅、胡适、李大钊
读一本杂志
品一段历史
La jeunesse为法语单词,意为“青年”
这群青年学生或深思、或交流,完全是一种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图中人物是历经磨难而成为英国“钢铁大王”的卡内基。
创办人希望中国青年能成为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人;能像卡内基一样拥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一、初识《新青年》
1.创刊: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
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青年们要“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敬告青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
——《药》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
专制、愚昧、迷信等封建思想的残余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张贴对联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逆流
1914年袁世凯公开恢复祀孔、祭天制度;图为袁世凯身着祭祀服在天坛举行祭天典礼
一、初识《新青年》
1.创刊: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创办背景:
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3.主要撰稿人: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获有36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任北大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
《新青年》以激进的态度,投入了反对封建文化思想和传统的革命潮流,发表文章讨论孔教、道德、妇女、婚姻、个性解放等一系列问题,批判了迷信鬼神的无知妄说。
1919年初,《新青年》名声大振。杂志最高印数达一万五六千份。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一、初识《新青年》
1.创刊: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创办背景:
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3.主要撰稿人: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地位: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北京大学是另一重要阵地)
二、品评《新青年》
1.主要观点:
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礼节,又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死去了。 ——鲁迅《祝福》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敬告青年》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思想
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科学
民主
Democracy
Science
提倡民主和科学
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成为当时第一个全部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
我以为我们提倡新文学的人,尽可努力去做白话的文学……中国将来的新文学用的白话,就是将来中国的标准国语。——摘陈独秀自《文学革命论》
“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同义表达:干不了,谢谢!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1.请用白话文形式进行“同义表达”:
2.请为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文字体验
二、品评《新青年》
1.主要观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
(2)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2.口号: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 毛泽东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
促进知识青年的觉醒,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若是绝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中国封建制度与文化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
——《敬告青年》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创新
二、品评《新青年》
1.主要观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
(2)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2.口号: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3.评价:
(1)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新青年》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