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变色龙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2.学生通过对动物的自我保护学习,增强自我保护的意思和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学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具、学具】
师生准备:课件、相关动物自我保护的科普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播放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思考下面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看到自然界中的食物捕食现象。师:难道这些小动物心甘情愿作为别人的美餐吗?它们会怎么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板书课题:变色龙)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动物的保护色
(1)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61页插图,请思考以下问题:①.你能找出图中那些小动物?②.你认为那些动物比较难找?为什么?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汇报。(教材中图片好处在于:图中出示三条变色龙,多数学生都找出三只不同颜色的变色龙,教学设计中能够自然引出过渡到动物的保护色)
(2)师课件出示几幅蝗虫图片:
师讲述:我们现在设想把图中两种不同颜色的蝗虫分别放在水泥地上和绿油油的草地上,请你思考以下问题:
灰颜色蝗虫在水泥地上,与环境颜色 , 容易数出来。
绿颜色蝗虫在绿草地上,与环境颜色 , 容易数出来。
通过以上对比,你能得出什么?
2.动物保护自己的其他方法
师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时出示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请根据这些动物的颜色和形态,猜一猜它们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哪些?并根据这些方法把它们分一分类。
(2)请学生结合课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请将研究结果填于下面记录单中。
动物名称 适应环境的方式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
预设1.学生描述图片中有特点的动物:枯叶蝶:形状、外形类似枯叶,不容易被发现。蝗虫:体色与所处植物颜色相近。变色龙:图中出现三只变色龙,每只变色龙的体色与它周围的植物颜色相近。
师出示变色龙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以下问题:通过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过视频得出:我们发现变色龙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样在自然环境中越容易隐蔽自己,免遭捕食者的侵袭。
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学生根据教师以上总结汇报关于蝗虫的知识点:
灰颜色蝗虫在水泥地上,与环境颜色一致,不容易数出来。
绿颜色蝗虫在绿草地上,与环境颜色一致,不容易数出来。
通过以上对比得出:蝗虫身体的颜色与所处环境相一致,是属于动物适应环境的保护色。
预设2.学生观察课件出示六幅图片,根据它们的体色和形态,可以分为两类:①、②、⑤是一类,③、④、⑥是一类。因为①、②、⑤图片中动物相同点是:动物形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除枯叶蝶外,还有叶虫、竹节虫、叶蝉、尺蠖等也是利用你太保护自己适应环境。③、④、⑥图片中动物相同点是:动物体表颜色特别鲜艳,具有警告意味。出毒箭蛙外,赤练蛇、毒蘑菇、毛毛虫也是利用鲜艳的体表颜色保护自己。
师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像①、②、⑤图片中的第①幅枯叶蝶借助于枯叶相识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不是这的侵袭,这是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形态的模拟。像③、④、⑥图片里的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警告捕食者不要吃它。
请学生根据以上总结结合课下搜集资料汇报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能够举出一部分例子,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动物名称 适应环境、自我保护的方式
蝗虫、蚱蜢、青蛙、北极狐、变色龙 保护色
毒箭蛙、赤练蛇、毒蛾幼虫 警戒色
叶虫、叶蝉、尺蠖、竹节虫、海龙 拟态
壁虎、海星、蜥蜴、螃蟹 再生
负鼠、狐狸、河豚 装死
黄鼠狼、毒蛇、乌贼、章鱼、水母 释放毒气、毒汁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谈话:大自然一直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动物的自我保护中受到很多的启示,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此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人类的许多保护设备或装置都受到动物的启发。)
五、巩固应用,扩展提高
进行科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产生活。课下学生根据所学探讨以下问题: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沙漠中的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六、板书设计
保护色 变色龙
警戒色 毒箭蛙 适应环境
拟态 枯叶蝶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学生在明白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保护方法,及时巩固练习,将动物自我保护与人类的自我保护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人类的许多保护设备或装置都受到动物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能巩固刚学完的新知识,又能使学生明白,科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发现并不奥秘,就是活学活用,利用所学科学知识改变我们的生活。
2.使用建议。在“动物保护自己其他方法”的教学模块中,第二幅图片海龙,学生易与警戒色混淆,建议教师在使用时,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3.需突破的问题。课后练习时,部分学生对“保护色”和“拟态”混淆,下一步教学时,应在此环节进一步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明确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