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二节 东南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二节 东南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3 22:1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二节 东南亚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第 4 周



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强化位置的重要性。 2、读东南亚气候分布图,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性地理知识的学习,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2、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教案  课时安排 1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知识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拓展延伸 东南亚热带雨林植被的保护与利用 



计 第二节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位置:连接两大洲,沟通两大洋。 2、范围与国家:23.5°N-10°S,热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3、马六甲海峡—咽喉 二、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 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湿热 2、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



思  
教研组长
签 审 月 日 教务处
签 审 月 日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 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旅游景观图(吴哥窟、大金塔、巴厘岛、鱼尾狮)。 过度: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教学过程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读“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图”,课本第22页图7.19找出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东南亚处在联系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2、教师展示图7.20“东南亚的地形”和7.24“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范围:23.5N°---10S°之间的热带。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越老柬泰缅马新,印尼文莱菲律宾,还有岛国东帝汶3、“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 学生结合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读图简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在世界航运中的重要地位。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二)东南亚的气候与热带农业 教师课件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图,学生读图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并判断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大部分位于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大部分位于中南半岛。共同特征:气候湿热。 2、东南亚的农业:学生读图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找出热带经济作物的种类及分布区。 教师出示问题:东南亚人的主食是什么?为什么呢? 水稻喜水热,单产量较高,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东南亚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因此,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3、活动:探讨如何协调农业生产与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的关系。保护热带雨林、保护野生动物。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学生完成配套练习习题。   利用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7.19,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明确“十字路口”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读图7.20与7.24,找出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给学生正确的思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7.21,明确马六甲海峡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位置的重要性。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图,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分布图,总结气候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读图7.24找出东南亚的农作物分布,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了解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东南亚地区应该保护热带雨林、保护野生动物。 教师展示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