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种群数量的变动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0-27 15: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学案
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动(015)
学习目标:
1、概述影响种群变动的直接因素
2、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3、能找到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因素
重点难点:
1、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2、 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因素
自主学习:
一、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1)、出生率
(2 )、死亡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迁入和迁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种群数量的变动
(一)、种群增长
1、种群增长曲线
(1)J型曲线
特点:
产生条件:
实例:
(2)S型曲线
特点
产生条件
K值的含义:
(二)其它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入侵:
1、概念:生物由原来的生存地经过自然的或者人为的途径侵入到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者生态灾难的过程。
2、途径 :有意识引进、无意识引进和自然入侵
3、原因: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
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 ;侵入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缺少天敌的控制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小结:
S型曲线 J型曲线
产生条件
种群增长率
有无K值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高考试题:2007广东生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3.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4、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B C D
5、下面甲、乙两图分
别表示大革履虫和双小核革履央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A 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 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 双小孩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 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6、.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高,那么,这个种群最可能
A.属于增长型 B.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C.刚迁入到新环境,天敌少 D.不足以作出判断
7.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8、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9.图中曲线II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Ⅰ   B.Ⅲ   C.Ⅳ   D.Ⅴ
10、某地三年前办了一个养兔场,由开始的50只兔繁殖到现在的5万只,在这三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即λ值依次是
A、 J形曲线 10 B 、S形曲线 10 C、 J形曲线 5 D 、S形曲线 5
11、 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
A.3000吨 B.1650吨 C.1500吨 D.不超过300吨
13、(2004年全国新课程理综,一、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4、分析下图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时期
B. C—D段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C. 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
D. 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二、非选择题
1、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新的环境后,某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 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是 时,原因是 。
(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 ,主要原因是 和 。
2、、图3- 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 环境中的增长。
(2)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 环境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
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这是 的结果。
(3)若“S”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 。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
15、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率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即为最大值,而在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则这时种群的数量为N/2,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时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此时(T1)为捕获的最佳时期。
答案:(1)S型曲线 N/2 增长型 (2)T1 在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点悟:种群数量和种群增长率是两个概念,在J型增长曲线中,不同时期的种
16.答案: (1)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 (2)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 由于环境阻力导致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 生存斗争 (3)由于食物短缺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在达到环境负荷量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加。(4)原因:①老鼠种群的抗药性形成②毒杀一部分个体,剩余的个体数目在环境负荷量以下,会以指数式增长,很快会恢复到原来数量。措施:原则上是降低环境负载能力,无污染,具可行性。如①严密封储粮食;②清除生活垃圾;③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等。(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则即可)
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率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即为最大值,而在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则这时种群的数量为N/2,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时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此时(T1)为捕获的最佳时期。
答案:(1)S型曲线 N/2 增长型 (2)T1 在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点悟:种群数量和种群增长率是两个概念,在J型增长曲线中,不同时期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