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八课 发现美丽 湘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八课 发现美丽 湘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2-24 09: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发现美丽》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发现美丽
版本
湘美版
课程
六年级下册 第8课
作者

课时
2课时
类型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世界美术创造中,远古奇幻的艺术形象,蕴含着独具民族魅力的艺术文化。现代艺术的发展中,艺术家从中借鉴了这些形象的特点进行再创造,把远古艺术以现代表现形式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是学习运用古代艺术作品中的造型元素和组织形式原理进行新的表现。第一课时主要对比欣赏《马王堆汉墓帛画》和《小丑的狂欢》两幅作品,借用中国古画中的形象和米罗作品中的形式原理,进行勾线涂色,完成一幅作品。活动二主要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可塑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艺术形象,强调从平面到立体造型的转化。
教学方式、手段:
本课学习活动有几个特点,一是强调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作品的欣赏,在造型特点、色彩运用、画面组织等方面加深体验;二是通过注重模仿、加工、变化中国古代的神怪形象或是具有抽象意味的形象进行艺术的表现。可以运用情境对比赏析法、示范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等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远古奇幻的艺术形象,独具民族魅力的艺术文化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距离还是比较遥远的。单纯的欣赏西汉的《马王堆汉末帛画》,学生会不得要领,需要老师把形象剥离出来,结合汉末帛画的背景具体的引导欣赏,了解中国古代的神鬼形象的造型特点,来达到尝试造型模仿、重组、变化等造型处理,利用可塑材料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形象设计制作的方法、手段的学习、挖掘,然后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在比较中赏析作品,初步了解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神怪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借鉴古代艺术中的神怪形象进行变化、组合、绘制一幅有趣的作品;
把平面的艺术作品形象运用适当的方式与材料转化成立体的艺术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独具民族魅力的艺术文化,大胆从中汲取营养并敢于创作别具风格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美术作品中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作品中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进行新的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橡皮泥、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记号笔、橡皮泥、卡纸、剪刀、彩色胶带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学习活动一:
导入 视频《马王堆汉末帛画》
设计意图:由于此年段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生活经验对中国古代文化了解较少,通过视频欣赏,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远古奇幻的神怪形象有初步的认知。
二、对比欣赏图片
1. PPT出示图片《马王堆汉墓帛画》,同学们刚才看了视频资料,你了解了多少相关知识?
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静态图片,边回忆边探讨帛画的相关内容。教师根据需要介绍背景: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有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 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体现三界神(物)对墓主人的眷顾,应是墓主人魂归幽冥,平稳通往阴间的场景;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见彩图[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
2. 师小结:
A.整体造型张力十足,动态夸张,造型诡诞。出示《乐舞图1》
B.具体形象大小相同,散点分布,空间叠加组合。出示《乐舞图2》
C.色彩鲜艳丰富,对比强烈
D.构图组织对称,上下相连,层次分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能看到的、理解到的谈对作品的感受,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画面组织三个维度对作品具体分析,并且每个维度介绍时都有针对性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加深理解,但不要面面俱到,只是强化学生认知,为下面的小练习打下基础。
课堂小练习:寻找自己喜欢的形象或元素做小练习(出示多个作品,提供给学生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欣赏,对自己动手绘制有了一定的想法,适时的加以练习尝试,强化对形象的认知,降低最后创作的难度。
4.欣赏米罗的《小丑的狂欢》,谈谈感受,还是从造型、色彩、画面组织三个维度进行,教师对米罗及其作品特征进行简单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现代艺术发展中,艺术家从远古的艺术形象中借鉴并表现出新的艺术形象,产生新的艺术魅力,让学生仍从三个维度欣赏,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以后欣赏绘画作品时该从哪些地方入手。
三、作业
1.欣赏学生作品及大师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小练笔,学生对古代艺术中形象和元素有了自己的理解,再进一步欣赏学生和大师的作品,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形成完整的艺术表现的概念,为自己创作表现服务。
2.作业要求
从中国古代艺术的神怪形象中寻找生动有趣的形象,并学习米罗在绘画中形象处理与画面组织等表现手法,绘制一幅绘画作品。
建议:注重形象之间的组合变化,使得画面形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与趣味。
四、评价
从自评、互评、师评三个方面进行:觉得自己画的出色的地方;你喜欢的作品,哪里处理的很好;老师积极学生课堂的状态,作业时的表现等。
五、拓展 欣赏一些战国时期的鸟兽等的造型,进一步感受远古艺术的魅力。
学习活动二
一、导入
上节课学习的图片展示,回忆学习内容
二、新课
学习
赏析由画面过渡到橡皮泥转化成的图形雕塑
材质:橡皮泥
特点:色彩鲜艳,结合原作再创作,平面图形的立体转化效果
B.教师示范
选择形象制作,边示范边讲解:从大形入手,体现更明显的空间立体感;在大形确定好的基础上,注意选择鲜明的色彩对比来装饰细节变化;过于细小的变化对于空间立体效果意义不大,应当适当省略或概括表现。
C.学生尝试用橡皮泥设计制作一个立体形象
设计意图:逐层推进的设计中,学生从开始意识到绘画作品还能用其他材质手段再表现,这是一次认知的颠覆,他们会非常感兴趣,加上通过引导性的欣赏,教师的示范,学生了解过设计制作过程程并不难,对于自己制作很有信心。
探讨
赏析图片,分析材质、制作方法(纸材、布艺)
从学生收集的材料中选择,大家探讨制作方法、手段等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拥有制作立体形象的经验,在针对其他材质的时候,关注点就能更多的放在如何制作好立体形象这个核心问题上。分析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这一环节,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集思广益脑洞大开。
学生制作
1. 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工具,自由选择形象设计制作成浮雕或圆雕作品
2.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就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及时的跟进补充。
五、展评
可以分材质展评,相同材质的作品一起展评。
评价要点:立体形象特点体现是否充分,整体效果是否美观。
六、拓展
米罗的雕塑世界,感受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的共同点与区别。
作业要求
学习活动一:1. 第一次练习 通过欣赏《马王堆汉末帛画》,学生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象或是元素进行临摹练习
第二次练习 学习了米罗画面的组织形式后,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
学习活动二:1. 第一次练习 用橡皮泥捏制一个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的形象
2. 第二次练习 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制作一件立体的艺术形象
教学评价
学习活动一:
1. 第一次练习,学生通过具体欣赏,对汉末帛画中的神怪形象有了一定的认知,自己动手绘制有了一定的想法,适时的加以练习,强化对形象的认知,降低最后创作的难度。学生的认知是在老师的讲解中、引导下逐渐加深的,如果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也不应该加以否定,而是鼓励学生多了解相关的知识。学生临摹形象时也可以鼓励学生适当变形,强调自己的理解。
2. 第二次练习 ,从中国古代艺术的神怪形象中寻找生动有趣的形象,并学习米罗在绘画中形象处理与画面组织等表现手法,绘制一幅绘画作品。这次作品的创作更是学生自己个性的表达,提醒不是以怪异的形象设计为主,而是以造型、色彩、画面组织三者结合起来创作。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可以个别辅导,帮助其树立自信完成作品创作。
学习活动二:
1.第一次练习,学生欣赏了米罗绘画作品转化为橡皮泥浮雕作品,老师有代表性的进行了示范,然后自己尝试制作,强调的是从平面绘画到立体造型的转化,因此造型难度的降低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解放。学生作品会出色很多,制作兴趣也会很高涨。
2. 第二次练习,师生共同探讨了多种材料的立体形象的制作方法,然后自己动手制作。由于第一次练习作为基础,在探讨过程中对材料及制作方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所以这次创作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太大,同样关注的是立体造型的变化,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应该可以做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教学拓展
活动一:欣赏战国中期的帛画形象,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瑰宝。
活动二:欣赏米罗的雕塑作品,感受和他平面绘画一样的色彩、造型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