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 __。
2.隋的统一
(1)时间:___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原因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3)地位: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易混易错
隋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
提示: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问题思考】
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__ __,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____。
3.中心、起始点: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
4.长度及地位: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 ,不太注重才能。
2.过程
(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 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易混易错
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
提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不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而是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 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____年,隋炀帝在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基础练习
1.(2019·北京期中)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
A.西晋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2.(2019·辽宁沈阳期中)“他在位期间成功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3.(2019·江苏常州期中)隋代虽然没有出现灿若繁星的著名诗家,但隋诗仍是诗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它融合南北诗风,为唐诗的繁荣做了准备。隋诗能够“融合南北诗风”的政治前提是( )
A.开通大运河 B.隋的统一
C.创立科举制 D.国力强盛
4.(2019·河北廊坊期中)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止点应该是北京到________。( )
A.扬州 B.上海
C.洛阳 D.杭州
5.(2019·江西南昌期中)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此河”的中心是( )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2019·山东日照期中)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7.“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诞生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隋文帝
8.(2019·河北廊坊期中)有诗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9.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起义军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他的残暴统治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①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②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兵役繁重 ③改革选官制度,创科举制 ④不惜民力,酷虐残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10.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又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成就斐然,对中国历史有很多重要的贡献。下列各项不属于其贡献的是( )
A.开通了大运河
B.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C.开创了科举制
D.重新统一了中国
11.(2019·陕西西安期中)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12.(2019·山东聊城期中)“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船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13.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鸟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诞生到唐朝完善、清朝废除,历时约1 300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片反映了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请指出A、B、C三处各自代表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3)材料二中两位作者谁的观点更符合史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16.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隋朝在不长的时间里制定和建设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和浩大工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归统一】
材料一 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南方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杨坚定下了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全国。
(1)杨坚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开皇之治】
材料二 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700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开皇之治”。
(2)隋朝的哪些措施促成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出现?
【形象工程】
材料三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100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航线……被征发的民工有一半死在运河工地上。
(3)从“100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字分析,杨广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选官制度】
材料四 (唐)沈既济: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五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5)材料五反映了科举制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5 BCBDD 6---10 BCDBB 11----14ACDB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隋炀帝。洛阳。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皮日休。胡曾只看到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而皮日休不但指出大运河在沟通南北交通中的积极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同时指出了开通大运河的消极影响,说明皮日休看问题比较全面。
16(1)①北方民族交融,人们渴望统一。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军事力量强大。③陈朝统治腐朽。(2)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杨广滥用民力,是个残暴的皇帝。经济繁荣;隋朝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4)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科举制度为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榜样,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