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七课,属于科学教材中的“地球与宇宙”领域。
教学设计理论依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使他们更好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增长他们的探究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梳理: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教材通过让学生根据(模拟实验)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和四季的成因,让学生明白四季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地球离太阳远近无关。
在教学中,我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一部分研究公转时直射点的不同。先引导学生回忆夏冬气温的不同后,问学生为什么会不同,学生给出远近不同的解释,我用事实否定。再让学生联想一天气温不同的原因,想到太阳高度不同,就会有直射和斜射,直射温度高,斜射温度低。接着介绍地球被太阳照也有直射和斜射,再让学生在ABCD四点位置观察记录直射的位置。通过全班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四点的直射点是不一样的,是有上下的区别的。而直射温度高作为研究四季的一个已知条件,用来作为学生判断季节的依据。
模拟实验的部分,由于学生前几课的基础不是太好,因此关于地球的运动方式,我是以告诉的方式进行的,直射点我是让学生拿着比通过笔来画的,但没强调笔要和桌面平行,因此学生实验有点误差。实验前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怎样进行操作,并清楚地知道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用手电筒和自制的地球仪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将地球仪放置在相对应的四个位置,手电筒放中间。
模拟实验的结果,学生发现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发生变化。此时学生似乎有点觉察到四季形成的原因了,只是此时还不会完整的表达出来。此时,我引导学生分析直射、斜射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当太阳斜射时,温度低,当太阳直射时温度高。引导学生将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与温度建立联系,从而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学情分析:
1、前几课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建立了很多基本概念:(1)、地球会自转;(2)、地球还绕着太阳公转;(3)、地轴是倾斜的,而且角度不变。这些概念为本课的学习打好了知识基础。
2、学生对地球上的四季现象是有丰富认知的。特别是四季中的气温变化的特点尤为了解。但是平时很少有同学会去关注四季的成因,缺乏这种对身边事物和现象原因的探究意识。即使根据自已的经验对四季的成因作出判断也是不完善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3、“直射”“斜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要让学生认识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阳光的斜射,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难点。
4、在进行地球公转实验时,对实验的操作要求的控制将影响着实验中阳光直射点的变化,如果实验中地球转动的轨道、和地球倾斜的角度不控制好,阳光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对学生来说,做好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效的指导。
5、在进行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中,学生能够设计实验观察到直射光斑小,斜射光斑大,但很难提升到光斑小强度大温度高,光斑大强度小温度低,这也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b.理解由于地轴倾斜的原因引起的阳光直射点的变化所造成的气温变化而出现的四季交替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在通过实验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模拟等方法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对地球运动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教学难点:
理解由于地轴倾斜的原因引起的阳光直射点的变化所造成的气温变化而出现的四季交替现象;
教学准备:
手电筒、地球仪、教学课件、记录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谈话导入(估时8分钟)
1.
播放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四季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师提问:根据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这一现象,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上出现四季现象的吗?
2.学生通过欣赏四季图片,交流在不同季节的感受,并提出猜想: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很多学生虽然知道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并知道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但是他们认为是地球在公转时距离太阳的远近形成的。
3.教师出示资料(课件展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地球轨道的近日点出现在1月初,远日点出现在7月初。教师:我们知道1月份是寒冷的冬季,7月却是炎热的夏季。看来,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时距离太阳的远近是无关的啊。要真正了解四季的成因,还应该从研究地球的运动开始。
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公转的运动形式(估时12分钟)
1.通过播放地球公转的视频资料,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除了自转,还有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形式。公转的方向与自转一样,方向都是由西向东(即逆时针方向)。并且,在地球进行公转时,其自转轴始终是倾斜的。
2.通过学生模拟地球的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公转。请一个学生做模拟地球公转的活动,其他学生共同观察并随时修正模拟公转中地球倾斜状况。
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出椭圆型的地球公转轨道,中间放一个球体表示太阳。让一个学生倾斜着身体代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进行公转。
三、模拟实验:地球公转过程中四季是如何形成的(估时15分钟)
教师:上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已经研究清楚了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下面,我们将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1.指导学生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个特殊位置上,“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并思考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教师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1)“地球”的公转方向不能弄错;
2)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应保持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3)注意观察太阳光线的直射和斜射情况。
2.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
3.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请学生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解释地球上四季的变化。
学生:太阳直射点附近得到的阳光照射较多所以温度较高,这个地区也就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反之就形成了冬季。
5.引申讨论: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会变化吗?地球上还会有四季变化吗?
四、课后小结(估时5分钟)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在公转的轨道不同位置上,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同,所以出现四季交替的现象。
教学评价设计:
正如教参所说,《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确实是一节非常有难度的课,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直观的错误认识,普遍的观点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成因的解释几乎是空白的。如果按照教材顺序教授课程,就会缺少了探究过程,造成课堂气氛的呆滞,学生探究兴趣的降低。于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从生活感受入手,关注四季形成的问题,利用“百度搜索·图片”的强大功能,与学生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进行了搜索赏鉴,激趣导新;逐一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利用使用“百度搜索·视频”的强大功能,观看一年四季地球与太阳关系的动画演示,同时领略了“90秒”一年四季的变化的神奇,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季的认识,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设计特色:
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3、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四季
四季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