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3.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4.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
【教学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木板、螺丝、螺丝刀、轮轴、钩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
1.出示一块木板和一根螺丝钉,谁能空手将螺丝钉拧进木头里。开展比赛。
2.怎样能将螺丝钉轻松地拧进木头里呢?想办法,用螺丝刀帮忙。
3.让学生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二、初步认识轮轴。
谈话:螺丝刀身上有什么秘密可以让我们将螺丝钉轻松地拧进木头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学生拿出螺丝刀,观察螺丝刀:螺丝刀有几部分构成的?
2.螺丝刀是怎样工作的?学生模仿螺丝刀工作的情景。
3.我们将螺丝刀的把手叫做轮,把轮下面这个“杆”叫轴。刚才我们在轮子上用力,这个力怎么传到轴上去的呢?
4.我们周围有没有像螺丝刀那样的机械?
5.出示水龙头和汽车方向盘的图片,你知道它们里面什么样吗?
6.出示水龙头和汽车方向盘里面构造的图片,和螺丝刀有相同点吗?
7.你能给这类机械起个共同的名字吗
?我们把它叫做“轮轴”。(板书:轮轴)
8.提问: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
9.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三、制作、研究轮轴:
1.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轮轴。
2.谈话:我们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3.小组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4.全班反馈、质疑,完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5.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数据。
6.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一张大的实验报告单上,展示给全班学生。
7.学生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再次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8.得出轮轴的作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相同,轮越大越省力。
四、迁移拓展:
1.看教材中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说出轮与轴。
2.提问: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轮轴?
3.鼓励学生课后寻找身边应用轮轴原理的机械。
五、实践操作
1.谈话:每组的木块上都钉好了一个螺丝钉,你能否用提供的铁棍、螺丝刀和扳子将螺丝钉又快又轻松地拧进木块里去。
2.小组商量后进行比赛。
3.冠军组介绍操作方法,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4.教师小结,引出变形轮轴。
【板书设计】
4.拧螺丝钉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