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5 10:41: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0张PPT。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战国中期政治家,原名公孙鞅,出身于卫国贵族家庭,又称卫鞅,从小好学,热衷于法家学说(是李悝的学生),有强烈的从政愿望。2.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3.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4.因变法功勋卓著 ,晋爵为大良造,被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 5.孝公死后,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其言论主张被后人整理为《商君书》。战国时期商鞅的人生结局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中期政治家,法家学派主要代表。 卫国人,与卫国国君同族,故称卫鞅或公孙鞅。后因在秦有功封于商,又称商鞅。他曾在魏国做过小官,熟悉李悝、吴起等变法理论及实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 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太子的两个老师鼓动太子反对变法,商鞅就处罚了那两位老师,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这样,大家就不敢反对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结果被车裂而死。车裂是古代的一种非常残忍的死刑,就是把人的四肢和头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让马车向不同的方向奔跑,撕裂人的肢体。“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入秦 为改革造声势,有法必行,取信于民。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经济方面:(1)开阡陌,废井田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
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田开阡陌封疆”的含义
“开”:重新设置;“阡陌”:纵阡横陌,是井田中间的灌溉渠和道路;“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实质: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经济方面:(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作用:发展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实力积极: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护了个体小农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消极: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开阡陌,废井田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经济方面:(1)开阡陌,废井田(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作用:
便利赋税征收;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消除封建割据;
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2.军事方面:二、变法的主要内容措施: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加强了中央集权。具体措施:……结合24页历史纵横中的材料,思考回答: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一措施的作用?二、变法的主要内容3.政治方面:(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但也招致其怨恨作用:(2)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又什伍连坐制)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 ;保证了兵源,强化了专制统治作用:二、变法的主要内容3.政治方面:(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2)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又什伍连坐制)(3)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作用:削弱了奴隶主贵族在地方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4)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作用: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4.文化方面:影响: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燔诗书积极(正确性):从当时来看,要更好地执行变法,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消极: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文化典籍的损失思考: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 ?目的:排除复古思想干扰,统一人们的思想内容:烧毁儒家和不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书籍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商鞅的焚烧诗书,蔑视文化的做法,造成了对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长远而又恶劣的影响。同时,他对忠、孝、敬、让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实行什伍连坐法;
奖励军功; 重农抑商;
实行县制;
废除井田制;
统一度量衡。牛刀小试阅读下列材料,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二、变法的主要内容5.风俗习惯方面:作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练一练1、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 秦朝 D、汉朝
3、商鞅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 主要说明
A、儒学无积极意义B、儒学无法抑制暴政
C、儒学行不通 D、儒学不利于思想统治ABD4、《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
5、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
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DC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7.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8.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DAD9.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10.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BC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一、废井田,开阡陌——(制度)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探究: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小结:商鞅变法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宗旨:富国强兵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巩固检测请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有哪些?指导思想:富国强兵法家思想涉及社会各方面,变法全面彻底。以法律手段推进,实行法治。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主要宗旨:内容范围:推行方式:变法性质:结果影响: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商鞅变法具有什么特点?(4)成效最明显: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5)强调法治,以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6)强调农业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
“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于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是发明商君之少思亦。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不正确。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于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是发明商君之少恩亦。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3)持否定态度。“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被废除。(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4)材料四中“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什么问题?(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4)材料四中“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什么问题?材料四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 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 蔡泽列传》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平籴法”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作用: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
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请回答: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从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3)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前者肯定 ,后者否定二.变法内容及积极作用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政治思想法律行县制;建户籍制、定连坐法;烧诗书,定秦律。社会风尚禁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小家庭政策。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国的二十等爵可分为四个等级:其中19级和20级可食租税或食邑;
而18级和18级以下“则如吏职”。相当于士的是一至四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相当于大夫的是五至九级:大夫、官大夫、公大夫、
公乘、五大夫;
相当于卿的是十至十八级:左庶长、右庶长、左更、
中更、右更、少上造、大
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
相当于诸侯的是十九和二十级:关内侯、彻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废分封,行县制; 废除井田制;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反作用思考:试以商鞅变法为例,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封建制度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国逐步强盛起来思考:商鞅变法体现了哪家学派的主张?思考: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 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法家。小组讨论: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成功原因:
客观上:

主观上:


(1)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2)秦孝公重用并大力支持。
(1)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
(2)商鞅有杰出才能,能取信于民,态度坚
决,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小组讨论: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
(1)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2)要取信于民,有社会基础;
(3)应具有创新精神;
(4)应具有斗争精神。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