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桥梁里的框架 课件(1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桥梁里的框架 课件(1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4 11:10:25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身边的桥梁第5课 桥梁里的框架这些桥梁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一)情境驱动活动1:哪种形状最稳定(二)活动探究怎样可以使铁路桥梁既稳固又有很强的承重能力呢?(二)活动探究这些框架里有哪些基本形状?桥梁的稳固性与这些形状有关吗?(二)活动探究用竹签和橡皮筋制作不同形状的结构。(二)活动探究哪种形状的框架最稳固?(二)活动探究三角形的框架更加稳固。(二)活动探究活动2:框架结构的秘密制作立方体框架(二)活动探究这个立体框架模型有什么缺点呢?(二)活动探究(二)活动探究根据自己设计的加固方法,加固立方体框架模型。(二)活动探究在立体框架中加入三角形,能明显增强框架稳固程度。(二)活动探究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立体框架中的三角形结构能增强框架的稳固程度。(二)活动探究
五年级下册第 5 课《桥梁里的框架》教学设计
一、教科书分析
《桥梁里的框架》是《科学》五年级下册“身边的桥梁”单元中的第 5 课。本课研究的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在铁路桥中,这与该类桥梁需要很强的承重能力且桥面上的铁轨不能变形,以保障列车又快又稳通行的需求有关。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哪种形状最稳定”中,学生利用竹签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等不同形状的结构,探究最稳定的形状。活动 2“框架结构的秘密”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搭建和加固立体框架, 认识三角形立体框架对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对梁结构、拱形结构和悬索对桥梁的支持作用有了较充分的认识,而本课则从框架结构的角度,探究其对桥梁(包括其他建筑物)的支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见过桥梁或高压电线塔等建筑物中的框架结构,但对于框架的作用和具体形状并不没有太多的关注和认识。这节课就以铁路桥里的框架为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框架在桥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竹签和橡皮筋模拟现实铁路桥搭建立体框架结构,既是一个工程问题, 也是一个技术问题。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框架结构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愿意交流与合作,形成集体的观点。
知道技术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化。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立体框架中的三角形能极大提高铁路桥的稳固性。教学难点:制作不同形状的立体框架。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竹签若干,橡皮筋若干,重物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驱动
媒体:出示广州海珠桥、浙江钱塘江大桥、兰州黄河铁路桥的照片。问题:这些桥梁,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活动探究 1.活动 1 哪种形状最稳定
媒体:出示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图片。
任务: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任务 1。猜测:在桥梁里加入框架。
问题:这些框架里有哪些基本形状?桥梁的稳固性与这些形状有关吗? 活动:用竹签和橡皮筋制作不同形状的结构,了解哪种形状最稳定。
汇报:通过压一压、拉一拉,发现三角形结构比其他形状的结构都要稳固。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结构比其他形状的结构更稳固。
活动 2 框架结构的秘密
媒体:出示现实桥梁里的立体框架的图片。
任务:刚才我们制作了平面的结构,但铁路桥里的框架是立体的。请参照着制作一个立体框架,并检测它的稳固性。
活动:小组合作,利用 12 根竹签制作立体框架。测试:利用重物测试立体框架的承重能力。
发现:这样的框架很容易变形,承重效果较差。媒体:出示钱塘江大桥的图片。
问题:能不能参考这些桥梁框架上的加固方法? 交流:小组讨论加固立体框架的方法。
设计: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任务 2,在立体框架上画出加固方法,并写出依据。
活动: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加固方案,加固立体框架。(每组增加竹签若
干。 利用重物测试加固后的立体框架。)
小结与拓展
小结:立体框架中的三角形能明显增强框架的稳固程度。拓展:钢塔里的三角形。
媒体:出示钢塔的图片。
任务:观察生活中各种类型的钢塔,了解它们是否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七、板书设计
5. 桥梁里的框架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框架里的三角形——明显增强桥梁的稳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