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各式各样的鞋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各式各样的鞋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2-24 13: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各式各样的鞋》教学设计

学 科:美 术
年 级:四年级
课 型:“设计·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美术(河北美术出版社)第8册第12课《各式各样的鞋》
教材分析: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8册第12课《各式各样的鞋》,属于“设计·应用”的领域。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相对偏重工艺,而鞋的工艺制作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纸质材料来制作鞋的模型,在制作方法上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以往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作品以简单加工制作拖鞋、凉鞋为主的情况,并不利于第二学段学生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内容特点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 “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本课采用了利用设计图的形式表现鞋的设计构思的方法,以“给山区小朋友设计符合他们生活需要的鞋”为主线,展开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设计活动。
学生分析:
面对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让他们保持对美术的持续关注,仅仅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偏重于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重美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法的传达,不断用新鲜的美术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要坚持在一定专业美术知识的指导下来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从关爱出发、以观察为基础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学习用设计图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思,从而体验设计过程,发展设计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学习活动设计是披着感性的外衣进行理性的设计学习。从学生了解山区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对鞋的特殊需要,自主探究自己平常穿的鞋是否符合山区孩子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初步的设计意识;在学生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教师适度的引领下示范用绘制设计图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思并通过读图练习来理解别人的设计意图;学生体验用绘制设计图的方法表现自己给山区孩子设计的鞋,共同展示设计图册畅谈设计构思;学生通过应用设计作品,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方法去帮助山区孩子。
主要的教学环节:了解生活需要——形成设计意识——表现设计构思——体验设计过程——设计作品应用。
源自生活经验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积累设计经验;大胆结合自己平常穿的鞋探究山区孩子对鞋的特殊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深层次激发之后,再通过示范介绍用绘制设计图表现设计构思的方法,充分感受设计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为山区小朋友设计符合他们生活需要的鞋的情感主线,增强了以设计改善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山区小朋友的生活需要出发认识和了解鞋的功能和材质,能设计出符合山区小朋友生活需要的鞋,形成 “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初步的设计意识,学习用设计图的形式表现设计构思,体验设计过程,发展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活动中,充分感受设计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增强以设计改善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鞋的结构和功能,并明确哪些是符合山区小朋友生活需要的。
教学难点:用绘制设计图的形式表现设计构思。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收集山区孩子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的相关信息,范画。
教学流程:
了解生活需要——形成设计意识——表现设计构思——体验设计过程——设计作品应用
一、了解生活需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山区孩子的生活环境和鞋子磨损的实际状况,引出课题。教师语言提示:他们每天都要走过布满石头的山路,穿过挂满露珠的草丛 趟过冰凉的小溪……鞋面开胶了,鞋底磨透了……
(焕发学生对山区孩子的关爱之情,了解山区孩子的生活需要,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情感和心理上的铺垫。)
二、形成设计意识
1、教师介绍:鞋的作用是用来保护脚的。
举起学生带来的鞋子中比较典型的几种,提问:同学们带来各式各样的鞋,都适合山区小朋友们的生活需要吗?
稍停顿,(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进一步指导学法:观察自己带来的鞋,哪里适合山区的小朋友?哪里不适合?为什么?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
(适时适度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
2、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情况板书:结实、耐磨、防滑、保暖、透气、防水、物美价廉……
(观察分析鞋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课的重点,教师的板书为学生进一步的设计构思打下基础。在此环节中,多媒体教学课件始终停留在“山区孩子脚上穿坏的鞋”一组图片,时刻提醒学生山区孩子的鞋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对自己带来的进行理性分析,强化学生内心深处的设计意识。)
三、表现设计构思
1、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发现我们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鞋,并不一定适合山区小朋友的生活需要。那么,什么样的鞋才适合山区小朋友的生活需要?
(通过提问把学生内心深处懵懂的设计意识明朗化,形成初步的设计构思。)
2、进一步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心中都已经有了一双为山区小朋友设计的鞋,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呢?教师边介绍边示范绘制设计图。
(用绘制设计图的形式表现设计构思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范画的教学方法直观高效。)
3、教师介绍:像这样在图画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文字标注,更加明确的表达了设计者意图,我们可以称它为设计图。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一组鞋的设计图,学生通过读图进行分析:是不是符合山区小朋友的生活需要的鞋?
(通过读图深化学生对设计图的认识,帮助学生把脑海中的设计构思理性化,为下一步的设计体验打好基础。在引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可以提示学生还可以对鞋的材质、美观等方面进行设计。)
三、体验设计过程
1、教师提出设计要点:
给山区小朋友设计一双符合他们生活需要的鞋,并加以必要的文字标注。
可以独立进行设计,也可以重点设计鞋的局部,还可以参考自己带来的鞋进行设计改进。
(有梯度的设计要点提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的发展空间。)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设计体验活动,根据学生创作的进展提示:除了重点在功能方面进行设计以外,还可以对材质的选择进行设计,也可以利用色彩和图案装饰鞋使它更加美观。
(在巡视指导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一对一的设计指导以外,整体性的指导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了学生对设计活动的多维度发展。)
3、以《一双鞋·一份爱——献给山区孩子的鞋设计图册》的形式进行展示。请设计者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欣赏自己的设计作品装订而成的设计图册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请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对设计作品进行简单评述。)
五、设计作品应用
1、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一组图片新闻,教师介绍在“爱心鞋”公益活动中,根据设计图生产的产品已经送给山区的孩子们。
(从设计到应用的过程,呼应了导入新课时的视频内容,完善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状态。)
2、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视频,介绍学生力所能及的爱心行动。
(课程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介绍一种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帮助山区小朋友的方法,延伸情感主题,凸显美术课程的人文性。)
3、邀请部分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收获可以是多维的,学生只要有分享自己感受的意愿就是好的。有利于保持学生对美术活动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