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原色和间色》
一、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美术教材第6册第一单元《色彩加工厂》中《原色和间色》一课中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前一课原色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水粉工具和水粉画的特点,初步掌握原色的色彩知识和厚、薄画法。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欣赏、练习认识间色及色相的变化规律,学习间色的调配方法,进一步感受色彩的丰富变化,并尝试用原色和间色表现大自然的景色。
(二)学情分析
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分析:三年级学生充满了想象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喜欢用鲜艳的色彩表达视觉感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以使用油画棒、水彩笔居多,对水粉工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学生曾在二年级“尝试水粉色”单元中接触过吹色、染色等色彩游戏,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使用颜料调色进行绘画。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原色的知识,学会了厚、薄画法,并初步了解了水粉颜料的特性。
主要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在掌握间色调配方法的基础上,学会用不同份量的原色调配出有色相变化的间色。
对策:
通过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变的色彩;
在尝试调色过程中,认识间色和色相变化的规律;
通过教师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调配间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间色及间色的色相变化规律,初步掌握水粉调配间色的方法,尝试运用水粉画表现大自然景色。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体验、观察、练习等过程中认识间色,调配间色,学习用水粉调色的方法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及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水粉调色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水粉画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间色的色相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间色的调配与使用。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范画、水粉工具材料、纸盘
【学习资源】音像资料、水粉画工具材料、纸盘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感受色彩
媒体播放图片:大自然中的色彩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板书出示:红、黄、蓝、绿、橙、紫……
设计说明: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
(二)尝试发现,认识间色
玩色活动:尝试用红、黄、蓝三原色,调和出间色。
(1)活动要求:用三支画笔分别蘸取2种不同的原色,在铅画纸上做调色练习
(2)分析绿、紫、橙调配方法(红+蓝=紫、黄+蓝=绿、黄+红=橙)
(3)出示板书和部分课题:三原色、三间色、《原色和间色》
(3)小结间色的概念: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调和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设计说明:玩色活动中,学生自主发现三间色的调配方法,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间色的概念。
补充完整课题:《原色和间色——“变”出间色》
对比学生练习,发现绿、橙、紫的不同效果
教师示范:调出偏红与偏蓝的紫色
教师小结:原色调配份量的不同,会改变间色的色相。
感受间色的不同色彩效果:
紫:红紫、蓝紫
绿:黄绿、蓝绿
橙:黄橙、红橙
设计说明:用学生调和的颜色进行比较,在讨论、启发中得出结论,并以紫色为例做示范。橙色和绿色对学生来说最易调配,色彩倾向也容易分辨,而紫色相对来说不易出效果,因此,示范就从学生难以分析、调和的色彩入手,详细地进行讲解。
(三)运用色彩,描绘自然
再次欣赏大自然的色彩,感受大自然色彩的丰富变化,并说出看到的色彩。
教师示范水粉画花:
(1)确定绘画内容。
(2)用原色或间色画花芯。
(3)用线、形状的方式画出花瓣。
(4)画花茎和花叶。
(5)添画细节。
设计说明:示范用不同份量的原色改变色相的方法。将调出的丰富色彩画在作品中,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调色的方法,也丰富了画面色彩。
欣赏画家的作品,感受画家笔下的大自然景色。
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
设计说明:欣赏名家画笔下的大自然景色,感受画家如何用艺术表现大自然景色。同时,欣赏同龄人作品,启发创作灵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内容:用水粉画一幅大自然景色,并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题目。
作业要求:
(1)能用原色调出间色。
(2)能调出不同效果的间色。
(3)能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景色。
(五)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
根据作业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要求:
(1)是否能用原色调出间色?
(2)是否调出不同效果的间色?
能否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景色?
设计说明:采用多种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评、互评,感受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色彩和创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结与拓展
总结:
今天我们用颜料不仅调出了间色,还玩出了不同的色彩效果。其实,生活中的色彩远比我们所调的颜色更丰富。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我们无论去到哪里,带着一双发现色彩美的眼睛,去寻找、去感受生活中多姿多彩的颜色,并用画笔记录下瞬间的美好。
拓展:图片欣赏
设计说明:欣赏各种生活中的色彩图片,感受色彩点缀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