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2019·安徽蚌埠期末)《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写道:“太祖原是后周的殿前禁军统领,禁军不愿听命于7岁的皇帝,遂拥立他为帝。”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阿保机建立辽 B.赵匡胤建立北宋
C.阿骨打建立金 D.元昊建立西夏
2.宋太祖与他的后继者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D )
A.北方地区 B.东南沿海
C.西域地区 D.中原和南方
3.(2019·河北廊坊期中)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 A )
A.巩固统治 B.休兵息战
C.重用文臣 D.防止割据
4.(2019·北京期中)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D )
A.实行正副宰相制度 B.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
C.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D.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5.(2019·江西宜春期中)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 C )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分割相权
C.在地方设转运使
D.在地方设通判
6.(2019·江苏仪征期中)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宋朝被誉为“文人的天堂”、中国古代“最美好的时代”。宋朝被形容为“文人的天堂”的原因是( B )
A.宋朝文学作品多
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宋朝文人数量多
D.宋朝人对文学十分热爱
7.(2019·安徽蚌埠期末)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项国家政策。下列可以体现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B )
①缩减军费开支 ②文官主持军务 ③武将作战要有“阵图” ④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与科举制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
A.创立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9.(2019·湖北监利期末)《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D )
A.当时赵姓人口多 B.赵姓起源很早
C.编者姓赵 D.宋代皇帝姓赵
10.(2019·江苏仪征期中)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对此,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D )
A.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
11.宋太祖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包括( B )
①设立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 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④设置通判,分解知州的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19·山西太原期中)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发,人民遭受了太多苦难。我决定选派文臣100多人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即使他们都贪污腐化,也不如武将个人的危害大啊。”宋太祖的这一措施( B )
①有利于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切实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有效杜绝了武将兵变的发生 ④导致民族间战争频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2019·江苏无锡期中)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隋炀帝。大运河。
(2)图2中历史人物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贞观之治”。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减轻百姓负担,任用贤臣等。(写出任意其中一个即可)
(3)图3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谁?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唐玄宗。“开元盛世”。
(4)图4中历史人物黄袍加身当了皇帝,请问他是谁?他是在哪里发动兵变登上皇位的?
宋太祖。陈桥驿。
14.在宋朝,文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俗谚都出现在宋朝。
【宋朝建立】
材料一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
(1)“这场兵变”发生于哪一年?
960年。
【中央集权】
材料二 初,太祖谓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言,我已谕矣。”
(2)结合材料,针对赵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政治:①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文教昌盛】
材料三 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国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很高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到了宋朝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
(3)宋朝中期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在与西夏、辽的争战中经常胜少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