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并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纳米系统。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的胞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属于分子马达的是
A.DNA解旋酶 B.核苷酸 C.葡萄糖 D.水
2、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发生许多种生理和生化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B.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酶活性降低
C.细胞核体积变小 D.线粒体数量增多
3、下图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只有E B.在B时期实现了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的加倍
C.细胞丝胞分裂的顺序是C→E→A→B→D D.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数目最佳时期是E
4、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6、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需氧呼吸的
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
7、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子细胞分裂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8、 右图表示肺换气,P02代表O2的分压,分压越大分子浓度越大,后面括号中的数值单位是千帕(kPa),依图中数据判断肺泡中的氧分压值:
A.大于13.33 B.介于5.33与13.33之间
C.小于5.33 D.无法确定
9、水果保鲜贮藏的过程中,最佳贮藏条件是( )
A.低温、低氧、干燥 B. 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C.适宜的温度、低氧、干燥 D. 低温、充足的氧气、干燥
10、测得某一植物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释放CO2的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大,且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变,糖类含量减少。下列有关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11、关于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及遗传信息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一样都是自然的生理过程
C.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
12、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相关指标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 B C D
13、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该叶片
①.呼吸速度在20℃下是10℃下的2倍
②.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
③.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多
④.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约是13.9mg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如下图所示为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a、b两锥形瓶内各放一些湿棉花,瓶塞上各吊一熟石灰包,并插入温度计,分别有导管从瓶内通入水中。a瓶装入萌发的种子,b瓶装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48h后,预期所能观察到的变化是
A.a瓶温度升高较多,与其相连的导管内水柱上升明显
B.b瓶温度几乎不变,与其相连的导管内水柱上升明显
C.a瓶温度升高较多,与其相连的导管内水柱高度不变
D.b瓶温度下降较多,与其相连的导管内水柱高度不变
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栽的天竺葵在光下共同生活于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已知小白鼠每星期产生6mol二氧化碳,天竺葵每星期消耗1.2mol葡萄糖。该密闭的玻璃罩中每星期氧的净产量是1.8mol,则玻璃罩中每星期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总量是
A.2.5mol B.3.0mol C.4.0mol D.5.4mol
16、右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17、如右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到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呼吸速率减慢
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B点时植物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
增加,呼吸作用的速率也增加
18、通过观察倒置的装有水生植物和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放出氧气。下列四个倒置的试管中,最佳设计的一组是
A.a试管和d试管 B.a试管和b试管
C.b试管和c试管D.a试管和c试管
19、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20、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ab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下列关于在高等植物细胞内的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有四种 B.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均可参加光合作用
C.植物细胞内的色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D.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与植物体的颜色有关系
22、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1和过程2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过程5一定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B.过程3在植物细胞、乳酸菌细胞和人体细胞中都能进行
C.过程1、过程3和过程4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过程4生成CO2和H2O,同时可以合成少量的ATP
23、下图表示发生于某种细胞内的反应程序。①至⑥代表不同的氨基酸,V至Z代表不同
的酶。所有氨基酸对生命都是重要的。原始种的
细菌只需要从环境摄取氨基酸①便可存活,而此
细菌的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提供氨基酸①②⑥
才能生存。变异种细菌细胞内不存在的酶是
A.V、W B.V、Y
C.Y、Z D.V、Z
24、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A.酒精+O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 线粒体基质
C.[H]+O2→H2O 线粒体内膜 D.H2O→O2+[H] 类囊体膜
25、将a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CO2的空气中,将b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a、b两组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
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 B.三碳化合物和水
C.五碳化合物和水 D.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26、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A.光合色素在高温下被破坏 B.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大幅度降低
C.植物体结合水丧失,无法进行光反应 D.碳反应过程中C3产生得太少
关于人细胞呼吸中还原剂[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组合中,最准确的是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①④ B.②⑥ C.①⑤ D.③④
28、某地用温室培养花卉,该地春季的日照时间约从6时到18时。在密闭的情况下,能表示晴天温室中一昼夜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29、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0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B.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D.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30、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
离出细胞质基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
装在A、B、C、D 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问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程
31、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B.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C.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没有关联的
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
32、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形成的能量,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合成ATP。在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叶绿体形成的能量多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形成的能量
B.叶绿体形成的能量少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形成的能量
C.叶绿体形成的能量等于线粒体形成的能量
D.叶绿体形成的能量等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形成的能量
33、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34、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充足矿质养料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容器中CO2的含量有所下降,此时与实验初始相比较可以断定植物体
A.合成有机物的速度加快 B.有机物总量有所增加
C.细胞呼吸有所减慢 D.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的速度有所减慢
35、如图是一个双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在小孔处用半透膜
(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
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
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下面是一
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左槽液面上升 ②右槽液面上升 ③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④利用了酶的高效性 ⑤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
⑥利用了麦芽糖酶的蛋白质的特性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36、线粒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细胞器,其独立性体现在:线粒体内的某些蛋白质是由线粒体内基因和细胞核内基因共同表达形成的。已知啤酒酵母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的内膜上,由三个大亚基和四个小亚基构成。现在有人认为:该酶的三个大亚基由线粒体自身表达形成,另四个小亚基是由核基因表达形成后运人线粒体与三个大亚基一起装配形成细胞色素C氧化酶。(已知亚胺环己酮能抑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红霉素则能抑制线粒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以下不足以证明该论点的是
A.往酵母菌培养液中加入亚胺环己酮,结果发现线粒体内只有该酶的三个大亚基
B往酵母菌培养基中加入红霉素,结果发现线粒体内只有该酶的四个小亚基
C.获得离体线粒体,培养一段时间发现内膜上只有该酶的三个大亚基
D.往酵母菌培养液中同时加入亚胺环己酮和红霉素,发现线粒体中没有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任何亚基
37、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用CO2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38、下表列有延长生长之前(阶段Ⅰ)和之后(阶段Ⅱ)细胞大小的一些数据:
长度
直径
壁厚度
细胞体积
液泡体积
阶段Ⅰ
26μm
24μm
2m
12 600m3
600m3
阶段Ⅱ
36m
330 m
2m
336 000 m
273 000 m3
当细胞从阶段Ⅰ过渡到阶段Ⅱ时发生了什么?
A 只吸收水分 B 只吸收水分和合成纤维素
C 只吸收水分和合成蛋白质 D 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
39、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其部分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
A.糖酵解(呼吸第一阶段)、丙酮酸、脂肪酸
B.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C.糖酵解(呼吸第一阶段)、乳酸、胆固醇
D.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
40、把离体叶绿体加入到含ADP、磷酸、NADP+等物质的溶液中,用右图所示的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后绘成曲线,该曲线表示
A.有机物合成量 B.O2释放量
C.ATP、NADPH的数量 D.CO2吸收量
41、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装置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A显示从第7天起藻类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图B走势的主要原因是随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死亡
C.图C显示培养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引起的
D.图D中溶氧量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藻类的大量死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2、牙齿表面的垢膜含有大量的细菌,下图的曲线图表示某儿童的牙齿垢面pH值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当pH低于临界pH值时,便可能引起蛀牙,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引起pH下降是因为唾液分泌增多
B.引起pH下降是因为胃酸增多
C.该类细菌能产生盐酸
D.糖类物质的增加,有利于细菌进行乳酸发酵
43、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A.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
C.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 D.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
44、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
分析。以下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和玉米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细胞壁的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酵母菌
45、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作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3y-2z-x)/6 g·cm-2·h-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A.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46.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 和NO3- 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能量、载体数量 B.能量、离子浓度
C.载体数量、能量 D.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47.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中的氧元素
A.全部来自H2O B.部分来自O2??
C.全部来自C6H12O6? D.部分来自C6H12O6
48、一株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成年果树,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曲线所示。若使P点(P为两曲线交点)右移可达到增产目的,据下图,使P点右移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A.合理施肥,增加叶的光合面积 B.降低温度,减少呼吸消耗
C.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D.修剪枝叶,降低叶面积指数
49.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50.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二、非选择题(40分,具体分见每小题)
51、(每空2分,计16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
加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从16时到
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_▲_。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
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_▲_(>、
=、<)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_▲_。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_▲_,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_▲_(内、外)。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C3)的合成速率将会_▲_(变大、不变、变小)。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_▲_(>、=、<)b。
52、(8分)Ⅰ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
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
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步骤
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②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②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1.5厘米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4.5厘米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Ⅱ.实验分析: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 g/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53、(10分,每空1分)下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甲的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情况是从__ _ ___到____ __;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填数字);若植物体在含C1802的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周围空气中有没有可能出现18O2?
。
⑵在乙图中,若a图所示为阴生植物曲线,则阳生植物曲线与其相比,C点应 移;由b图可知,40℃时植物能否显示生长现象?__ 。C点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可通过____ _ _____增大光合作用。
⑶在乙图中,用玻璃大棚种植蔬菜,应选择光强为 (填。“A”、“B”或“C”),温度为 。并且要用 色的玻璃。
54、(6分)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新陈代谢的促进作用。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鼠的生命,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装置放在适宜恒温的环境中。
现有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数只及有关的实验材料,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等。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步骤1: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A组、B组;
步骤2:A组切除甲状腺,B组做假性切除处理,每天饲喂等量且适量的饲料,连续饲养一段时间,使其生理状态稳定;
步骤3:将A、B两组小鼠分别放入A、B两瓶中,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记录两装置中液滴的移动情况。
(1)该实验设计的装置有不当之处,请在不增加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加以修改。
。
(2)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 。
(3)预期修正后的实验的结果 。
(4)有同学提出该实验设计还不够严谨,需加以补充,请在不增加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补充方案(注:试剂不受限制)。
杭州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40分,具体分见每小题)
51、(每空2分,计16分)(1)
(2) (3)
52、(8分)(1)①
②
(2)①
②
(3) Ⅱ.
53、(10分,每空1分)⑴
⑵ ⑶
54、(6分)(1)
(2)
(3)
(4)
参考答案
1-5ABDBB 6-10DDABD 11-15ADCAA 16-20ACBDB 21-25DBBCB 26-30DDABB 31-35CACBC 36-40DADAC
40-45DDDBC 46-50ADDDD
51、(1)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呼吸作用)减弱 减少 <
(2)减慢 ATP和NADPH(只写一个不得分,NADPH写成[H]或H+不得分 外 变小
(3)<
52、(1)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NaOH溶液,装置乙作对照组(校正)
②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2)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NaHCO3溶液 ,装置乙作对照组(校正)
②将装置甲、乙放在光照充足、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3)左 右 Ⅱ.(1)4 84
53、(10分 每空1分)⑴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②③ 有可能
⑵右 不能 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⑶C 25℃ 无
54、(1)B广口瓶中清水换为NaOH溶液(1分)
(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动物的耗氧量(1分),通过上述实验装
置在相同时间内耗氧量的变化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分)
(3)A瓶液滴向左移动刻度小于B瓶(1分)
(4)补充步骤4:待A、B两组小鼠出现耗氧差异后(1分),A组饲料中增添适量的甲
状腺激素 制剂,B组增添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饲养一段时间后重复步骤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