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4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4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4 20: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二
单元
北宋建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一、
黄袍加身
赵匡胤(宋太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960年
东京(开封)
宋太祖的烦恼
二、
宋太祖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三、
军事上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无调兵权;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控制军队
分割相权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中央
1。据材料一,总结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
在地方:
材料一 :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措施: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
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在地方
分割州权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2、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
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1.目的:
2.政策:


3.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2、重文轻武
北宋文官出行图
材料:
北宋民间有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地位低
文官地位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岳麓书院
文教昌盛,读书风气浓厚
科技发达
1.目的:
2.政策:


3.影响(据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a.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
c.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a.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
c.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分割宰相财权、兵权
重文轻武
州府设立通判和转运使
分权制衡
守内虚外
措施
特点
总结
分离调兵权与统兵权
文臣担任知州
重文轻武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分权制衡
加大科举取士
守内虚外
措施
特点
总结
抑制武将的权利
1.地方的军权、财权收归中央
分权制衡
重文轻武
守内虚外
措施
特点
总结
2.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关系
3.中央禁军数量多于地方军队
游戏环节:“一战到底”
男生、女生各选出一名代表,轮流回答。回答错误的一方选手淘汰并换一位同学接替。站到最后的同学获胜。
禁军首领无( )

A.统兵权 B.调兵权
丞相无( )

A.兵权 B.行政权
枢密院无( )

A.财权 B.兵权
节度使无( )

A.兵权 B.财权
转运使无( )

A.财权 B.行政权
丞相是( )

A.文臣 B.武将
知州是( )

A.文臣 B.武将
知州要审案需要( )同意

A. 转运使 B.通判
地方的军调动权归谁管?

A.节度使 B.枢密使
转运使将地方税收交给归谁管?

A.三司使 B.丞相
宋太祖的这措施有什么影响?




1、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皇权大大加强。
2、社会稳定,
3、文教兴盛
探究: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负面
宋朝政治的影响
1、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加强;
2、社会稳定;
3、文教兴盛。
1、冗官导致财政困难;
2、边防薄弱,对外战争不利。
请你根据刚才所学知识对下面的情景判断正误:
(1)文臣可在枢密院任职。
( )
(2)名将杨延昭能征善战,与士兵感情深厚。 ( )
(3)宋朝的节度使成为虚衔。
( )
(4)宋朝重文轻武,所以限制节度使而不限制知州的权力。 ( )
总结
一个人物

两个典故

三个特点

宋太祖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
分权制衡
守内虚外
1、赵匡胤取代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
A、后唐 B、后周 C、后汉 D、后晋
2、北宋一改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局面,经过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读书人的政府”。这主要因为北宋时期:
A、重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B、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C、文官掌握军事大权
D、推行变法成为社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