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23 马说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朗读文章,注重朗读语气的把握,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重点 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难点 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关键 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艰难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学生列举……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 5、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6、千里马指代 伯乐指代 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层次大意 课前有同学预习本课吧,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韩愈: 教师讲授文章体裁:“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出示生字: 邪(yé) 骈死(pián) 食马者(sì) 槽枥(cáo lì) 外见(xiàn) 播放准备好的配乐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请各小组翻译课文,疏通文章大意。教师及时点拨。 在理解文章大意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①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人才。 ②伯乐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识人才的人。 ③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4)本文可以分哪几层?各层介绍了哪些内容? 学生举手,介绍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晚年任吏部侍郎,唐代文学家,与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澈”合称唐宋八大家…… 学生小组合作,读准字音 按要求认真听朗读。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小组合作,共同翻译,全班交流。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文章连用十一个“不”表达的情感分析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探究 分析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 在作者看来,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原因 作者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以作者主张怎样对等人才 文章的写作特点 文章的中心思想 链接生活,谈今天的“千里马”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作者的写作情感,分析: 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教师强调:抒发了强烈谴责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教师点评。 (3)根据你理解,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讲解: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就没有千里马。所以作者劈头就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连词“然后”,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后事续前事而起,没有前事就没有后事。 (4)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要求:用文中语句回答 (5)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教师总结:重用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 (6)本文写作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解: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 (7)本文中心思想是什么? (8)你认为今天的“千里马”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教师总结: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学生朗读,从读中品味: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学生一起读出:“其真不知马也!” 学生分析,预期引导: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学生尝试分析: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处境。 学生分析中心思想,预设引导:本文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谈今天千里马,例如:有理想、有决心、有毅力、坚持不懈、自信、自立、合作精神……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做法,例如: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③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马 说 韩愈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托物寓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