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姓名 学科 生物 班级 八年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食物链和食物网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阐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解释有毒物质的富集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的精神,认识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同时进行保护生态平衡观点的教育。
学情分析 同学们通过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在经历过一系列有目的阅读、观察、分组讨论、探究实验后,学生有可能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认识到食物链的写法,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而能解释有毒物质富集现象,体验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有毒物质的富集现象。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 2.食物链的写法。 3.生态平衡的调节。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阐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解释有毒物质的富集现象。
学时重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有毒物质的富集现象。
学时难点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 2.食物链的写法。 3.生态平衡的调节。
教 学 活 动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1.生态系统的定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趣味导入:展示螳螂捕蝉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讲出成语故事,接着问学生:你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幅图中有哪些生物吗? 你知道这幅图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吗? 学生在初步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入新课。?四、讲授新课: 第二章:生态系统 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________。2、生态系统中,许多_______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_______。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________ ____。 4、物质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流动。二)、合作探究: (一)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食物链:1、食物链的定义:2、螳螂捕蝉食物链的讲解:通过图片认识捕食关系。3、观察图片写出食物链:4、分组讨论:问题: 书写食物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食物链只由 和 组成;没有_____ 和_ 。 2)、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 。3)、食物链的终点必须是 。4)、食物链的箭头 。5、分析思考问题: 请判断下列食物链正确吗?为什么? (1)阳光 → 草 → 鼠 → 蛇(2)草 → 昆虫 → 食虫鸟 → 蛇 → 鹰(3)蘑菇 → 草 → 鹰(4)虾 → 小鱼 → 大鱼 (5)树 → 虫 → 鸟 → 鹰二)、食物网:1、食物网的定义:2、资料分析:多媒体草原生态系统图(1)该生态系统中的这些食物链呈什么形状?(2)该食物网中,吃虫的鸟与青蛙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种间关系?在猫头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种间关系? 3、总结食物网的特点:1).一种生物往往并不固定在一条________上。 2).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相互____,相互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_______。思考讨论问题:假设某村庄由于群众的生活受到蛇的影响 , 村民在周边进行大范围的捕蛇活动 , 想一想,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观察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播放生态平衡的视频) 1)、生态平衡的定义? 2)、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3)、生态平衡破坏的后果如何?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一)、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定义: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出示碳循环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理解阐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 讨论:如果平衡被打破,会出现什么情况?二)、能量流动:(出示能量流动示意图)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兔子的能量从哪里来?2.兔子的能量到哪里去? 3.生态系统的能量从哪里来?如何进入生物界?4.能量的转化形式: 5.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是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的? 6.能量流动的特点:(三)、 有毒物质富集: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片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的定义 。 学以致用: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示:生物体ABCD有机汞浓度0.5117314.6(1)若A、B、C、D可构成一条食物链,那么生产者应是_____,初级消费者应是_____,_____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2)这条食物链是 五、课堂小结请学生说出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的收获。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动植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 2.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三、有毒物质的富集 六、随堂反馈 1、构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生物因素有( )A、生产者、消费者 B、各级消费者C、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积极参加家庭林的植树活动B、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用鲜花祭祀D、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3、对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织而成B、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C、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D、食物网中某种生物的消费级别是固定不变的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 )和( )流动的。能量来源于( )。5、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右图所示的生态系统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6.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叫做( )。7.(1)请用箭头连接出食物网。 (2)鹰在食物网中的消费级别分别是 和 消费者。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吃草籽鸟禾谷类 昆虫 食虫鸟 老鹰 兔七: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及点评
执教者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分析、小组合作的机会, 让学生根据探究课题而讨论时学生讨论激烈,能够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学生小组成员间合作讨论、分析的气氛较浓,学生讨论的效果较好。但是在讨论时会出现讨论问题外延内容过高的情况,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在课堂内不要过多地关注其他问题,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 因为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课时比较紧张,需要课前学生充分了解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课堂中还是尽量让学生做关于本课题的练习,巩固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本节的知识点,从而更好的理解本节的知识。 执教者签字:周绪森
教研组集体点评 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用主动学习法,通过设疑引入,边讲边演示图片与小组活动的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实好教学目标。 教研组长签字: 王晓茹
领导小组点评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层进设问使学生容易开展科学探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深化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选用探究法教学适宜开展教学,能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 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张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