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色彩的调和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色彩调和之美。本课着重于让学生体验色彩之间因为存在着弱对比关系而形成的协调的色彩感觉。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色彩的调和,主要是指邻近色和同类色。在色相环中,凡在6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都比较弱,我们称之为邻近色。同类色指的是在同一色相中不同颜色的变化。同类色或邻近色的相互层次丰富的美感。学习色彩调和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欣赏和运用色彩。
学习目标:
学习色彩知识,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欣赏和分析大自然中、绘画及设计作品中相互调和的色彩,感受色彩调和的美,能够运用色彩的调和知识创作美术作品。
感受色彩之美,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和原理服务于生活。
学习重难点:
重点:邻近色和同类色的的定义及运用
难点:如何区分邻近色和同类色,及运用。
学习材料:
铅笔、彩笔、橡皮、画纸
学习活动: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静物或风景,运用同类色或邻近色完成一幅色彩调和的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
维持课堂秩序,检查上课所需材料是否准备齐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旧带新,引入新概念。复习色彩的对比知识,把学生的着眼点从色彩的强烈对比引导色彩的弱对比上来,让学生理解色彩的调和的含义。
此时多媒体展示色彩对比强烈和色彩对比较弱的画,让学生欣赏进行比较,且在色相环中看一看他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学生开始思考,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邻近色和同类色的含义。
欣赏教材中的范画,多观察进行比较,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明白邻近色和同类色的含义。重点欣赏绘画作品中是怎样运用协调的色彩。以《初踏黄金路》为典型作品,供学生欣赏,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问题,画面的色彩给你什么感觉,其主要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其主要色调是什么?等。挑几幅作品让学生自己讲解。
作品与评价:
作品完成后,开一个小画展,同学们边欣赏、边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时重点放在作品主要运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之间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