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鲁教五四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18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鲁教五四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18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24 17: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鲁教五四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18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40℃的正确读法是(  )
①零下40度 ②零下摄氏40度 ③负40摄氏度 ④零下40摄氏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水雾消失需要吸热
C.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D.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外表面
3.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速度的是(  )
A.人们用塑料袋将鲜橙包裹起来
B.人们将暴晒在阳光下的鲜花搬到阴凉处
C.老师倒出适量酒精后迅速把瓶盖拧紧
D.人们总是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盛夏叶面上的露珠 B.深秋枫叶上的霜
C.液态钢浇铸成钢锭 D.初春湖面冰雪融化
5.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如图所示。则(  )

A.甲盆内水的温度高
B.乙盆内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
6.在足球世界杯中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这种特制的速褪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防守队员不可以越界,如图所示,而这条白色的直线也会在几分钟后“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含有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凝华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7.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直接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B.由图乙可知,A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分钟
C.由图乙可知,A物质在2到4分钟温度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它不吸热
D.由图乙可知,B物质是蜡
8.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萘、水晶、石蜡 B.冰、沥青、食盐
C.松香、玻璃、蜂蜡 D.海波、铜、水银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9.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夜间温度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雪后天晴,由于雪升华   (选填“吸热”或“放热”)而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0.晾晒衣服时,为了使衣服干得快,需要把衣服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是因为蒸发快慢与
   和   有关。
11.“A.扬汤止沸”和“B.釜底抽薪”止沸更彻底的是   (填序号)。
12.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均为38.0℃,若没有将水银柱往下甩,就去测量甲、乙两位就诊者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为38.0℃,测得乙的体温为38.5℃,则测得就诊者   (选填“甲”或“乙”)的体温一定是正确的。
13.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水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   。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

14.小丽的爸爸在海鲜的上面铺了一层碎冰块,其目的是冰块在熔化时要   ,且温度   ,能实现保鲜的效果。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路积雪时会给汽车的行驶带来很大的危害,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使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容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昼化夜冻”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昼化夜冻”现象的发生,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在“昼化夜冻”现象中,包含着物质状态的变化,“昼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可以避免“昼化夜冻”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   (填“升高”或“降低”)盐水(或混合物)的凝固点。
(3)为了尽量减小交通事故,请你为司机朋友再提一些合理的建议,你的建议:   。(答案合理即可)
16.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除了第二空,其余四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7.小钰同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请你帮助她完成。
(1)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写相应的字母顺序)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读出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   ℃乙是   ℃。

18.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烧杯中放一些碘,然后用玻璃板盖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碘吸热后发生的变化是   ,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盖烧杯的玻璃片出现   ,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9.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小明选取某种物质加热,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在D点时刻分子运动的速度   B点时刻的分子运动的速度,该物质在E点时刻的内能   D点时刻的内能(均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观察图象,应用相关知识分析可以得出物质在固态的比热容   物质在液态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若物质在液态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物质在固态的比热容是   。

20.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气泡情况 少量气泡,上升过程中渐变小 大量气泡,上升过程逐渐变大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实验收集8组数据比收集5组数据的好处是   (只填字母)。
A.只有8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 B.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C.得到可靠的结论
(5)另一小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时共用30min,导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即可)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9分)
21.如图,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 本题中1标准大气压P0=105pa)。

(1)小明测得家中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S为12mm2,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为72g。在外界为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该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2)对照图所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线,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煮食物时,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2.小刚同学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70格,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该温度计的量程;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多少?
五.解答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23.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神奇的激光
激光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奇异的光”。
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
激光具有超强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直径几百纳米的范围内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工地上,激光刀可切割坚硬和柔软的材料,对切割部位进行局部照射几秒钟便能切割好,激光刀还是外科医生的好帮手,用它做手术没有丝毫机械撞击,而且又快又精准,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如血管瘤、脑部手术等。
激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测距精度高,使得测量人造卫星、月球等远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宇航员在月球上安放激光反射器,激光器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个激光脉冲信号,月球上的反射器能够将激光脉冲原路返回,激光脉冲从发出到接收时间间隔为2.56s。
激光也被作为电影素材,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天行者使用的激光剑能释放出一道长约1m的纯能量束,战斗时悄无声息。
(1)激光   是白光(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
(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   (答出一种即可);
(3)若《星球大战》中的激光剑刺向你,你利用   (填光学元件名称)能把激光反射回去;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则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   m。
24.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   mm.如图丙是记录某同学上体育课时跑完1500m的时间为   s。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40℃读作零下40摄氏度或负40摄氏度。故③④正确。
故选:D。
2.解:A、水雾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A错误。
B、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故B正确。
C、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水雾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内表面形成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B。
3.解:
A、用塑料袋将鲜橙包裹起来,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B、将暴晒在阳光下的鲜花搬到阴凉处,降低了温度,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C、倒出适量酒精后迅速把瓶盖拧紧,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D、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提高了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正确。
C、液态钢浇铸成钢锭,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
D、湖面冰雪融化,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5.解:甲、乙两个装满冰块的水盆,甲盆置于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盆里的温度是相同的。
故选:C。
6.解:这条白色的直线也会在几分钟后“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是固体泡沫直接升华为气态。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解:
A、图甲中,物体使用水浴法加热,是物体受热均匀,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从2min晶体熔化,6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中所需时间6min﹣2min=4min,故B错误;
C、A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是蜡,故D正确。
故选:D。
8.解:A、萘和水晶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和食盐是晶体,沥青是非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松香、玻璃、蜂蜡都是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海波、铜、水银都是晶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雪后天晴,由于雪在升华过程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故答案为:凝华;吸热。
10.解:将衣服晒在阳光下是为了提高衣服中水分的温度;
将衣服晒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衣服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衣服中水份的蒸发,衣服干得快。
故答案为: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11.解:A、“扬汤止沸”由于散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所以不沸腾,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所以还能沸腾,故“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
B、“釜底抽薪”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B。
12.解:甲病人体温计的读数和原读数一致,有可能甲的温度低于38℃,所以读数不准确;乙病人体温计的读数比原来读数大,说明乙病人的体温肯定超过38.0℃,所以水银柱才会上升,读数是准确的。
故答案为:乙。
13.解:熔化实验和水沸腾实验都要测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故实验中要用温度计和秒表或停表两种测量仪器;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显示的温度为23℃。
故答案为:停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3。
14.解:冰是晶体,在海鲜的上面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故答案是:吸收热量;保持不变。
15.解:
(1)昼化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
(2)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工业盐,降低冰的熔点,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成的冰水不再结冰,说明水的凝固点降低;
(3)汽车在积雪冰面上行驶时,司机可以在车轮上缠绕铁索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1)熔化;(2)降低;(3)在车轮上缠绕铁索来增大摩擦力。
16.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暖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升华; 吸收;液化;凝华;熔化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7.解:(1)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度计。
所以正确顺序是:BAFCDE;
(2)由图知:在甲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数字向下增大,说明温度低于0℃,为﹣22℃;
在乙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数字向上增大,说明温度高于0℃,为58℃。
故答案为:(1)BAFCDE;(2)﹣22;58。
18.解:在烧杯中放一些碘,然后用玻璃板盖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碘吸热后发生的变化是:有紫色碘蒸气生成。这是碘的升华现象。盖烧杯的玻璃片出现固态碘,是碘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固态碘。
故答案为:有紫色碘蒸气生成;升华;固态碘;凝华。
19.解:
(1)由图可知,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晶体吸热,内能增大,分子热运动加快,速度变大,所以,该物质在D点时刻分子运动的速度大于B点时刻的分子运动的速度,该物质在E点时刻的内能大于D点时刻的内能;
(2)由Q=cm△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的比热容就越小,故物质在固态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由图可知,液态时在10min内吸收的热量等于在固态时加热的时间为10min,
即==,
则固态时的比热容为:
c固=c液×=1.8×103J/(kg?℃)×=1.2×103J/(kg?℃);
故答案为:
(1)大于;大于;(2)小于;1.2×103J/(kg?℃)。
20.解:(1)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平齐可知,只有B的读数方式是正确的;
(2)根据表中的数据,先画点,再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即可,如图所示。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水温达到99℃时,水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9℃;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在此实验中,属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定量探究,所以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故选C;
(5)另一小组的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因为水的质量大或水的初温太低等原因造成的。
故答案为:(1)B;(2)见上图;(3)99;停止加热;(4)C;(5)水量过多。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解:(1)限压阀的重力:G=mg=0.072kg×10N/kg=0.72N,
气孔的面积:S=12mm2=1.2×10﹣5m2
限压阀对气孔处气体产生的压强:p====6×104pa;
由题意知:锅内气压等于一标准大气压与限压阀对气体压强之和,则锅内气压是1.0×105Pa+6×104Pa=1.6×105Pa;
(2)对照图象可知,当气压为1.6×105Pa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115℃。
答:(1)在外界为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该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1.6×105Pa;
(2)利用这种高压锅烧煮食物时,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大约是115℃。
22.解:(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分度值为:=2℃。
(2)已知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测冰水混合物时,液柱停在第20格;
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液柱停在第70格,说明温度计在第70格上方还有30格,
故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t=100℃+30×2℃=160℃,
同理该温度计在第20格下方还有20个格,所以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是t=﹣20×2℃=﹣40℃。
故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t=(50﹣20)×2℃=60℃。
答:(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2℃;
(2)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60℃。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3.解:
(1)因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激先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所以激光一定不是白光;
(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熔化(或汽化或升华),熔化(或汽化或升华)都需要吸收热量;
(3)如果《星球大战》中的激光剑剌向你,利用光的反射,可以利用平面镜把激光反射回去。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由v=可得,光由地球传到月球再回到地球的总路程s=vt=3×108m/s×2.56s=7.68×108m,地月间的距离为s1=s=×7.68×108m=3.84×108m。
故答案为:(1)一定不;(2)熔化;(3)平面镜;(4)3.84×108。
24.解:由图知:
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42℃。
②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7.2cm和7.3cm之间偏向7.2cm一侧,估读为7.22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22cm﹣2.00cm=5.22cm=52.2mm。
③由图丙所示秒表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分针指在“5”到“6”之间,偏向“6”的一侧,分针示数是5min,大盘分度值是0.1s,大盘示数是37.5s,则秒表示数是5min+37.5s=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42;52.2; 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