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2. 630年至834年的二百余年间,日本19次派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3.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4.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5.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6. “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雅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7. 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8. 唐朝时,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的政权是( )
A.大食 B.新罗
C.波斯 D.天竺
9. 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0.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11.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2. 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13.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5.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二、综合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某电视剧主题曲歌词
东瀛有多远 盲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 袈裟作舟帆
风雨莫阻挡 合十望生死 宏愿心中藏
普度众生苦 普度众生苦 悲悯万里长
天苍苍 海茫茫 佛陀在 北斗亮
千金一诺终无悔 人生只作一事又何妨
材料三
(1)材料一图中A国在唐朝时叫什么?唐朝时有一个中国僧人不辞辛苦到A地去,目的是什么?他所留下的著作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电视剧主题曲歌词所涉及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贡献?
(3)材料三是我国出土的唐朝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列举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
答案: 1-15 ABCBA ACBBD CBDDB
16.【答案】
(1) 天竺;取佛经;《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 鉴真;向日本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3) 反映唐朝中外交流频繁。
交流频繁的原因:唐朝经济文化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