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1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设计本节课时,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学习分类的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小组为单位,从学生身边的分类现象调查入手,明确分类的重要性,对分类活动中涉及的有关分类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学习中组内互助互学,教师引导,共同解决分类过程中的难题。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知道现金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
(2)能说出七个分类系统的关系和“种”在分类阶层种的生物学意义。
(3)能说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知道当今生物学家用来分类的最重要的依据。
(4)观察不同生物在各分类单位的位置,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
2、能力目标
(1)尝试根据生物的一定特征进行分类。
(2)能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能在有疑问时,主动提出问题,具有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有耐心,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能认真专注地学习。
(2)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通过分类活动,学习生物的分类。能说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
难点:通过分类活动,学习生物的分类。能说出可被当作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寻找生活中涉及到的分类图片,准备CAI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图书馆或超市物品分类的情况,以照片的形式表现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导入语:地球上已经发现的生物有200多万中,各种生物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则学习、交流和研究起来将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对生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工作,也是人们认识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呢?课前我们以同伴小组为单位,到超市图书馆等地方调查了在生活中人们对事物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 ?
指定两个小组到讲台上汇报 小组汇报自己调查的结果出示图书馆和超市的图片 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身边熟悉事物的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对事物进行分类的例子?2、我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学生回答后,通过家长到学校来找孩子,学校—年级—班级,这样的顺序,快速准确地找到)3、观看同学们对学习用品的分类,总结分类的理由和方法。(PPT展示图片)? 讨论回答政府服务机构如房管所、银行等分柜台服务,查字典药品店等分类的好处:分工明确,有条理,方便快速地查找等等。图片中学习用品的分类方法:厚薄、大小、功能等.? 通过问题1、2的讨论,明确了对事物的分类是生活中常见的方法,以及分类的好处。问题3是在讨论交流了问题1、2后,自然就提出了问题: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呢,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入手,总结分类的理由和方法。
二、尝试分类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CAI图片里的生物进行分类(按照学生自己的标准) 4人小组,尝试对CAI图片里的生物,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 通过小组同学讨论,形成分类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同伴小组的力量
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小组在进行分类时,进展顺利或受阻的原因是什么?对分类的结果满意或不满意的理由是什么?2、全组交流各小组的分类角度、依据和结果。分析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哪一种分类方法更科学?为什么?? 汇报交流各自小组分类的依据和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各种分类方法优势和缺点,形成统一科学的分类依据。得出结论: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是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分析,各种分类方法的优势和缺点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小组分类的依据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分类方法优势和缺点,形成统一科学的分类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是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的分类 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分类的依据2、分类的单位3、分类的意义 仔细了解科学的分类? 先通过学生的自学,了解有关知识。
1、人和猫、桃和小麦在分类等级上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2、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有什么变化?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是增多还是减少?3、学习生物分类知识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和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不同生物在分类上有哪些相同的阶层,又有哪些不同。讨论有关问题。 通过一些有相互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把问题搞懂,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应用与实践 1、生物分类的单位有哪些?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什么是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3、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这句话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理解?4、生物学家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对生物进行分类的?5、同种中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近,还是同界中生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近?6、校园里植物体上挂的标牌,除了植物的名称,一般还写上了分类的哪个等级?? 积极思考,踊跃表达 通过讨论,进一步地明晰概念,分析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五、课堂小结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形态特征2、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的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从多到少,共同特征从少到多4、分类的意义:可以阐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反映生物界的进化情况等。? 师生共同总结 ?
反思:本节课,首先从学生的身边分类现象调查入手,明确分类的重要性,在学生自己尝试分类后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引入科学的分类的必要性和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通过感知、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获得新知识。效果不错。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