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水里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三课。《植物与环境》单元以“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究主题,通过对“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沙漠里的植物”、“水里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两个层次、三种类别的植物进行观察研究,让学生初步建构“植物如何适应环境生存”这一知识体系。本课作为二单元的第三课,是在第一课总体认知和第二课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延续性探究学习活动,在单元教材内容上与第一课形成总分关系,与第二课和第四课则为平行关系。教材内容呈现从观察池塘里的植物外形特征开始,让孩子们的视角进入水生植物的世界;接着由水族箱的植物怎样生存引发孩子的讨论,将研究重心从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转移到适合水里环境的植物身上,让孩子们通过问题的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向;再通过对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莲”(叶柄和地下茎)的实验观察,了解水生植物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进化形成的生物性特征;并在阅读红树在海里的生长状态和自己种植睡莲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拓宽水生植物的知识面,延续对水生植物的观察、研究,积聚更多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这一系列的讨论观察活动之中,隐含了一个能力训练点——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并逐步进行探究活动,这也是与本册教材中的专项训练相匹配的内容。在这一课的教材中,孩子们进行水生植物话题讨论和实验观察水生植物的结构特点这两个活动之间,需要有一个对探究问题和实施步骤的引导作为环节之间的过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周边事物的实验观察保持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对于植物的观察,孩子们在此之前大多集中在校园里、公园里的植物,或是生活中手能接触到的植物上。水中的植物他们可能在家里、花鸟市场看到过,但是缺少认真观察、仔细研究的经验。在本课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将会出现植物身体各部分名称及作用这样的知识性信息,也会有运用观察猜想和实验验证去获得探究体验的过程与方法,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已经逐步积累的知识及能力,而在本课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得到巩固和延展。
在阅读活动中,可以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设计活动,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在语文课的训练中具备了提取段落主要信息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后进行分享交流,就是学生合理进行信息处理的表现。
持续性的观察活动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不少体验,在种植睡莲的过程中可以对孩子们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观察要求,比如:留心观察睡莲叶片的变化。希望通过此课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在已有的探究能力和植物知识基础上收获更多。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生活中常见水生植物。
2.知道水生植物的结构特点:内部中空能通气且能漂浮在水面,茎柔软则能适应水流。
3. 了解更多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生存的本领。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活中常见水生植物的外形。
能以观察猜想、实验验证完成对水生植物的观察活动,并在讨论交流中归纳出水生植物的结构特点。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秘密。
2.能在已有的技能基础上,与同学合作完成观察实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植物为了适应生存而改变自己的外形特征,明白保护环境就是让更多植物能延续生命。
【教学重点】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生植物。
【教学难点】
确定一个适合的探究问题,并按照步骤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小刀、水槽、托盘。
学生材料:水葫芦、金鱼藻、荷叶(带茎)、莲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中形成认知
1.师:孩子们,你在家里或是花鸟市场见到过水族箱吗?在水族箱里,除了各种各样的鱼儿、活蹦乱跳的虾,还有什么是吸引你注意的?
(预设)生:水草、海藻、水里的植物……
2.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水里的植物。(板书课题)
3.出示图片(池塘里的植物),师: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植物?它们生长在池塘的哪个位置?
(对于图片中呈现的水生植物,学生可能不会准确说出植物名字,所以在描述时能叙述清楚图中植物所处的位置和外部形态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外观,并运用语言进行科学描述。]
二、讨论中确定问题
1.师:对于生活在水里的植物,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呢?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生:漂浮植物是怎么漂浮在水面的?水里的植物也需要呼吸吗?怎样获得空气呢?
……(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
2. 师:孩子们,想想看,哪一个问题适合我们在科学课堂上进行研究?
(老师注意引导选择问题的关键点:科学性、材料、场地、实验过程等)
3.师生共同确定探究问题:水生植物的身体有什么结构特点?
4.师:针对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进行研究?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5.小组讨论探究步骤,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关键词(问题、猜想、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具备区分科学问题和普通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步骤的梳理中强化探究的过程。]
三、实验中找到证据
1.师:水生植物究竟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让我们先从带柄的莲叶和莲藕上去找答案。
2.实验一:观察荷梗和莲藕。
1)师提出问题:荷叶柄和莲藕的内部可能是什么样的?(学生进行猜测)
2)老师将切开的荷叶柄和莲藕分给学生
3)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学生归纳荷叶柄和莲藕的结构特点
5)师介绍:像荷叶柄这样,中间有空洞,是为了输送空气,完成与氧气的转换。莲藕身体里面的孔也是为了能让空气顺利进入莲的身体,这样水里的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
3.实验二:观察水葫芦或金鱼藻
1)图片观察放在水里的水葫芦和金鱼藻,提出问题: A.水葫芦能浮在水面,它的身体里面可能是什么样的?
B.金鱼藻能在水里随波飘荡,它的茎会有什么样的特点?
2)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3)小组观察,验证自己的想法。
4)观察的同时进行准确记录(活动手册)
5)学生归纳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结构特点。
6)讨论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4.观察实验总结:同学们在确定好问题之后,在合理猜测的基础上对带柄莲叶、莲藕、水葫芦、金鱼藻的结构进行观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看到这些水生植物能适应水中生长,是因为它们的茎有着特殊的结构,有的柔软,有的体内有空洞,有的体内含有大量气体。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水生植物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准确记录观察结果的科学能力的培养。]
四、阅读中丰富知识
1.师:除了生长在池塘里、水族馆里的植物,还有很多植物也生活在水里。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获得更多的信息。
2.学生阅读教材P20页红树在海里的生长状态。
3.阅读分享:红树生长在哪里?红树的是怎样让自己适应在水里生长的?它的身体有什么特殊的结构?
(学生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一些了不起的植物,它们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归纳)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去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的阅读,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关于水生植物的信息。]
五、活动中延续兴趣
1.师:水生植物是怎样在水中生长的?让我们做一个小小植物学家,一起种植一颗睡莲,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2.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睡莲的种植方法。(PPT呈现睡莲种植步骤)
3.师:为了让我们能顺利种出睡莲,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预设)生:记得给提供睡莲充足的水;每天留下观察睡莲的变化;可以用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睡莲需要放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
[设计意图:将种植睡莲作为课后观察活动布置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延续对水生植物的观察热情,并在种植睡莲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耐心,学会尊重生命。]
【板书设计】
7.水里的植物
提问→结构特点?
猜想→身体轻、内部空……
验证→荷叶柄、莲藕、水葫芦、金鱼藻
结论→结构特殊的茎!
【课后反思】
课件10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7.水里的植物观察并描述池塘里的植物水族馆里的特殊朋友怎样确定研究的问题分析我们研究的问题水里的植物怎样生活它们的身体有着怎样的结构特点观察研究荷叶叶柄和莲藕让我们整理一下获得的信息观察研究水葫芦、金鱼藻 红树能在海水中茁壮成长。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的主干一般不会无限增长,而是从主干上长出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此外,红树还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从土中伸出地面,在涨潮时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阅读获得更多的信息 step1:在水泥地上把种子圆的一端磨出一个小口。持续观察获得更多的信息 step2:将已破壳的种子浸在温水中。一天换两三次水,种子一般在7天内就会发芽。 step3:选一个无底孔的花盆,装半盆田园土或荷塘泥,加水浸泡两周。移栽时,将小荷苗的细跟按入泥中,加适量水。延展活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让我们和植物一起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