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01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村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难点
体会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儿童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2、我们今天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色。
3、板书课题:村晚
生想象后回答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一)自学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yī
漪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学习多音字。
横 héng 横线 横行霸道
hèng 蛮横 飞来横祸
(三)交流汇报
1、出示古诗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介绍诗人: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二、理解古诗大意
1、《村晚》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村晚:乡村的傍晚。
由此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词意:
陂(bēi):池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漪(yī):水中的波纹。
句意: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2)出示: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意: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句意: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整体感知
《村晚》一诗形象地描写了一幅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第一、二句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两个“满”字突出了池塘景色的生机勃勃。
“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
“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
3、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水草丰美,生机勃勃。
4、“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远山落日。
5、“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落西山的状态。(出示图片理解)
6、“寒漪”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纹。
7、“浸”是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8、这两句诗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的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非常幽静美丽的画面,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9、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第三、四句诗: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牧童”是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3、“横”描绘出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的悠闲状态。(出示图片理解)
4、“信口”将牧童吹笛时随心所欲的状态展现了出来。
5、交流: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余晖中,一个牧童优哉游哉地横坐在牛背上,他手拿着短笛,随意地吹着不成调的曲子,是那样的自在惬意。
6、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
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7、这两句诗将牧童调皮天真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耳目一新。
8、指导朗读。
(四)梳理知识结构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景美 优美恬静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人乐 天真可爱
四、拓展阅读
1、出示古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3、牧童、黄牛、歌声、蝉鸣,让我们看到田园的风光,也让我们听到自然的回响。而且诗中,既有林间放牧的怡然自得,还有意欲捕蝉的紧张安静,一个活脱脱的可爱小牧童形象就这样来到我们眼前。
五、课堂练习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陂(C)A山坡B池塘C池塘的岸
寒漪(B)A寒冷的涟漪B带有凉意的水纹
2、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自读古诗
指名读要求
根据停顿读古诗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生字组词
学习多音字
指名读
齐读
学生了解诗人
学生理解题目
指名读
理解词意
理解句意
指名读
理解词意
理解句意
整体感知本首诗的内容
自由读
指名读
交流
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
交流
交流
交流
交流
总结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交流
交流
交流
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
总结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
梳理本首诗的结构
自由读
读后交流赏析
学生自主练习
小组互评
本环节共分六个模块展开,第一环节初读古诗、学习字词,让学生自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环节是理解古诗大意,通过理解题目及字词,进而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再读古诗,感受韵律,通过把古诗进行解剖,一一展开,借助图片理解古诗,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本课的理解;第四个环节是课外阅读;第五环节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与同学们分享。
课堂小结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对本诗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板书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景美 优美恬静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人乐 天真可爱
课件30张PPT。古诗三首
——村晚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新知导入关于儿童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贾岛《寻隐者不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新知导入村晚自读课文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自读课文yī
漪识字解词我会读根据拼音读一读涟漪识字解词多音字横héng 横线 横行霸道
hèng 蛮横 飞来横祸新知讲解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走近作者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新知讲解《村晚》题目是什么意思? 村晚:乡村的傍晚。
由此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新知讲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陂(bēi):池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漪(yī):水中的波纹。新知讲解句意: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新知讲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新知讲解句意: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新知讲解 《村晚》一诗形象地描写了一幅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新知讲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两个“满”字突出了池塘景色的生机勃勃。水草丰美,生机勃勃。 “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新知讲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寒漪”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纹。
“浸”是倒映在水中的意思。“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远山落日。“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落西山的状态。新知讲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两句诗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的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非常幽静美丽的画面,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新知讲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横”描绘出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的悠闲状态。 “牧童”是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信口”将牧童吹笛时随心所欲的状态展现了出来。新知讲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交流: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余晖中,一个牧童优哉游哉地横坐在牛背上,他手拿着短笛,随意地吹着不成调的曲子,是那样的自在惬意。新知讲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淳朴无邪。新知讲解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诗将牧童调皮天真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耳目一新。梳理结构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景美人乐 优美恬静天真可爱拓展提高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拓展提高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黄牛、歌声、蝉鸣,让我们看到田园的风光,也让我们听到自然的回响。而且诗中,既有林间放牧的怡然自得,还有意欲捕蝉的紧张安静,一个活脱脱的可爱小牧童形象就这样来到我们眼前。课堂练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陂( ) A、山坡;B、池塘;C、池塘的岸
寒漪( ) A、寒冷的涟漪;B、带有凉意的水纹
2、这句话出自( )诗人(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 )以及放牛回家的( )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和( )之情。CB南宋雷震池塘落日孩子曲子喜爱赞美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景美 优美恬静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人乐 天真可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与同学们分享。作业布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01课 《古诗三首——村晚》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héng hèng
横牛背( ) 飞来横祸( ) 纵横( ) 蛮横(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衔( ) 浸( ) 腔( ) 漪( )
行( ) 侵( ) 控( ) 椅( )
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给下列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陂( ) A、山坡 B、池塘 C、池塘的岸
寒漪( ) A、寒冷的涟漪 B、带有凉意的水纹
2、这句话出自( )诗人(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 )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和( )之情。
四、阅读古诗,并完成后面练习。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 ),山衔落日( )寒漪。
牧童( )横牛背,短笛无腔( )吹。
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1) 。(2) 。
(3) 。(4) 。
2、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
3、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
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 ”字写出了牧童的姿势,“ ”写出了牧童的歌声嘹亮。
2、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 。(用诗句回答)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内容。?
。
4、这首短诗有怎样的写作特点?
。
第01课 《古诗三首——村晚》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横牛背(héng) 飞来横祸(hèng) 纵横(héng) 蛮横(hèng)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多音字的区别和掌握情况。
二、比一比,再组词。
衔接 浸泡 口腔 涟漪
银行 侵入 控制 桌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形近字的区别和掌握情况。
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1、陂(C) 寒漪(B)
2、南宋 雷震 村晚 池塘 落日 孩子 曲子 喜爱 赞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诗中的字词的意思的掌握情况和对这首诗的整体理解情况。
四、阅读古诗,并完成后面练习。
1、陂 浸 归去 信口
(1)陂: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2、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西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3、借景抒情。通过描绘乡村傍晚恬静优美、富有生活情趣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理解情况。
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
1、骑 振 2、意欲捕鸣蝉
3、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唱着歌,忽然他闭口不唱了,因为他看见了一只想要捕捉的知了。
4、善于抓住事物瞬间的特点加以描写,反映人物独特的心理状态,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动有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同类古诗的理解情况。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