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十二课
宋元时期的
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居;知道宋朝一些传统节日习俗
2.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3.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2)著名都市: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随着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勾栏: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勾栏内商业表演琳琅满目,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摊位很多,十分热闹
(1)娱乐生活:瓦子和勾栏
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瓦子
娱乐演出
勾栏
引导探究
瓦子:
勾栏:
出现原因:
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问题思考:瓦子和勾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瓦子种类、数量多
②南宋时期临安
宋代说书、木偶戏
斗蟋蟀
卜卦
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瓦子
(2)宋元时期的杂剧
①地位:杂居是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表演形式
②特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元杂剧演员
③杂剧的形成发展
三个阶段
形成时间:宋代
开始兴盛: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 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流行全国: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在全国流行,演出遍布各地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宋朝时称春节为元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中秋节
端午节
元宵节
今天的传统节日当中,很多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
春节(元旦)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清明节
元宵闹花灯
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宋词和元曲
(1)概况:唐代已经出现,五代到两宋得到发展,宋
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特点
词的特点
内容变化
一种新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
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
1.宋词
人物 时代 特点
苏轼
北宋
词风豪迈而飘逸,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辛弃疾
南宋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3)宋词代表人物
(1)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2)特点: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
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曲
3.代表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1)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在
明代以后被誉为
“元曲四大家”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
政治家
2.《资治通鉴》
(1)体例: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书名内涵: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
(4)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
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生活
文学艺术
娱乐:大相国寺和瓦子勾栏
杂剧:形成于宋代,
兴盛于元朝
传统节日:春节等
宋词:苏轼、李清照、
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与《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连一连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