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搜索与探究归纳:7—4 遗传的基本规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搜索与探究归纳:7—4 遗传的基本规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1-07 22: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搜索与探究归纳
7—4 遗传的基本规律
自助式复习板块
知识搜索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中的重要概念?
1.性状类?
(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______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______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______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同时显现出______和______的现象。?
答案:(2)不同 (3)杂种 (4)杂种 (5)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2.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的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测交:让F1与______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______基因型。?
答案:(3)隐性 F1?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______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______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的、控制______的基因。?
答案:(1)显性 (2)隐性 (3)相对性状?
4.个体类?
(1)纯合子(纯合体):由______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纯合子能够______遗传,自交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2)杂合子(杂合体):由______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杂合子______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______。?
(3)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是基因型和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4)基因型:与______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______的表现形式。??
答案:(1)相同 稳定 (2)不相同 不能稳定 性状分离 (3)环境 (4)表现型 基因型?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1.试验材料:主要是豌豆,它是______传粉,而且是______受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答案:自花 闭花?
答案:基因的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实验:?
答案:高茎 矮茎?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______存在的。如:纯种高茎为DD,纯种矮茎为dd。
答案:成对?
2.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______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的基因又恢复______。如:纯种高茎豌豆产生一种含有D基因的配子,纯种矮茎豌豆产生一种含d基因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F1含有Dd的合子,D对d有显性作用,所以F1只表现为高茎。?
答案:成对 成对?
3.F1自交产生配子时,产生雌雄配子各两种:一种含有基因______,一种含有基因______,并且这两种配子的数目______。受精时,两种配子______结合。?
答案:D d 相等 随机?
4.F2出现三种基因组合即DD、Dd、dd,数量比为:______。由于D对d有显性作用,所以F2只有两种类型即高茎和矮茎,且比值为______。??
答案:1∶2∶1 3∶1?
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
答案:黄色圆粒 9 3 3 1?
2.结果分析?
(1)孟德尔选取的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和______是一对相对性状,______和______是一对相对性状。?
(2)F1的表现型是______,证明两对性状中______对绿色是显性性状,______对皱粒是显性性状。?
(3)F2有四种表现型。其中有______种亲本类型,即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______种新类型,即______和______。四种表现型的比值是黄圆∶绿圆∶黄皱∶绿皱≈______。?
(4)F2四种表现型显现出了不同相对性状的______。??
答案:(1)黄 绿 圆 皱 (2)黄色圆粒 黄色 圆粒 (3)两 两 黄皱 绿圆 9∶3∶3∶1 (4)自由组合?
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F2中粒色分离比为黄色∶绿色=(315+101)∶(108+32)≈______;F2中粒形分离比为圆粒∶皱粒=(315+108)∶(101+32)≈______。?
证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3∶1  3∶1?
2.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基因控制,进行分析:?
(1)黄色、绿色由等位基因Y、y控制,圆粒、皱粒由等位基因R、r控制。则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______,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______。?
(2)减数分裂时,YYRR产生一种______配子,yyrr产生一种______配子,两配子受精后,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______,表现型为______。?
(3)F1自交。即YyRr×YyRr→F2。?
(4)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即Y与______分离,R与______分离,而Y与y分离后可以分别与______和r组合,形成YR、Yr、yR、yr四种数目相等的雌、雄配子,比值为______。?
(5)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______的,因此F2有结合方式______种,基因型______种,表现型______种,表现型比值为黄圆∶绿圆∶黄皱∶绿皱≈______。?
(6)图解如下:?
从F216种组合方式中看出:F2的9种基因型都位于虚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上,而且斜边有______种纯合子。??
答案:(1)YYRR  yyrr (2)YR yr YyRr 黄圆 (4)y r R 1∶1∶1∶1 (5)随机 16 9 4 9∶3∶3∶1 (6)4?
七、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首要条件是正确选用试验材料,即______。?
答案:豌豆
2.采用由单因素到______的研究方法。?
答案:多因素
3.用______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答案:统计
4.科学地设计______。
答案:试验程序
探究归纳
要点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例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D中表述的是两种不同性状(毛的长度、毛的粗细)。
答案:D
归纳迁移
  1.孟德尔用豌豆做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现象及其解释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解释(要点)
①一般说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成单存在②亲本为纯合子的高茎(DD)和矮茎(dd),则F1为Dd ③F1存在等位基因,表现为显性性状 ④等位基因的行为:D、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所以F1产生D和d两种等量的配子,比值为1∶1 ⑤F1中各种雌雄配子受精机会均等,随机受精产生F2。F2中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两种表现型且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3∶1
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1)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类型相交?
要点2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及显性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例2】 2005江苏模拟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  )
A.甜是显性性状
B.非甜是显性性状
C.显性的相对性
D.环境引起的变异
解析: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就能进行相互传粉、授粉。非甜玉米上结的子粒都是非甜的,非甜玉米的胚珠有两种受精的可能:一是自花传粉,得到的是纯种非甜玉米子粒;二是异花传粉,得到的是杂合的非甜子粒。由此可确定非甜对甜是显性。甜玉米果穗上结的子粒有甜的,也有非甜的。甜玉米植株的胚珠的受精也有两种可能:一是自花授粉,得到的是纯合的甜玉米;另一种是异花授粉,即非甜的玉米传给甜玉米,得到的是杂合的子粒,表现型为非甜。由此也可以确定非甜对甜是显性。显性的相对性和环境引起的变异这两个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
答案:B
归纳迁移
1.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的判断?
方法1 杂交方式:A×B后代只表现一个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A和B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方法2 自交方式:A、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其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若不能发生性状分离,则无法确定,可为显性纯合子,也可为隐性纯合子。
2.显性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方法1 自交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此法适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但不适用于动物。?
方法2 测交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方法3 用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植株的性状进行确定。?
方法4 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杂种水稻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且比例为1∶1,从而可直接证明杂种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也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要点3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例3】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前者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后者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不变蓝。
(1)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一个成熟的花药,挤出全部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小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颜色是______,比例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株水稻长大抽穗时套袋自花传粉,结果穗上非糯性稻与糯性稻的比例为______,这符合______定律。
解析:含糯性基因(w)和含非糯性基因(W)的花粉遇碘分别呈棕黄色和蓝色,花粉是配子系,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等位基因要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WW和ww杂交所得到的种子即F1(Ww)长大开花后,其花粉中的基因应是成单的,即一半花粉含W,另一半含w,故在碘液中颜色不同。
答案:(1)花粉一半呈蓝色,一半呈棕黄色 1∶1 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等位基因W和w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 (2)3∶1 基因的分离
归纳迁移
  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杂合子内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子。?
基因的分离定律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7-4-1表示含一对等位基因Yy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图解。?
图7-4-1
  从图中得知:基因型为Yy的精原细胞可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雄配子),即Y和y的精子,比例为1∶1。基因型为Yy的卵原细胞可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雌配子),即Y和y的卵细胞,比例为1∶1。
要点4 基因分离定律的交配类型及结果
【例4】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是显性性状,对苯硫脲没有味觉是隐性性状,叫味盲。有几对夫妇的子代味盲概率分别是:25%、50%、100%。则双亲的基因型依次是(  )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①③④
B.④②⑤
C.⑤④⑥
D.④⑤②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的不同交配类型的结果的理解。题中的六种交配类型也是一对相对性状中的基本交配类型,要熟练掌握。
答案:D
归纳迁移
  两个个体间的交配中最基本的组合方式归纳如下表:
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AA×AA AA 全为显性
②aa×aa aa 全为隐性
③AA×Aa AA∶Aa= 1∶1 全为显性
④AA×aa Aa全为显性 ⑤Aa×aa
Aa∶aa= 1∶1 显性∶隐性=1∶1 ⑥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要点5 基因型和表现型
【例5】下面是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解析: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基因型+环境因素=表现型。用语言来表示就是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D
归纳迁移
  基因型与表现型、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以及纯合子与杂合子等几组概念及其关系可归纳和总结如下:?
图7-4-2
要点6 杂种Aa连续自交n代的情况
【例6】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
A.1/8
B.7/8
C.7/16
D.9/16
解析:依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写出杂合子自交3代的遗传图解:
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根据题意,F3中的纯合子有AA和aa两种,按遗传图推知,F3中纯合子的概率为7/16AA+7/16aa=7/8。所以纯合子的概率为7/8。
答案:B
归纳迁移
  当杂合子(Aa)自交n代后,后代中的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AA+aa)所占比例为1-1/2n,其中AA和aa所占比例分别为(1-1/2n)×1/2。?
当n无限大时,纯合子概率接近100%。这就是自花受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因。图7-4-3曲线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图7-4-3
要点7 具有显性性状的生物个体确定基因型的方法
【例7】2005江苏模拟 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已知栗色基因(B)对白色(b)呈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请你根据毛色这一性状,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简要说明鉴定方法和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测交实验在实践中的应用。因为栗色是显性性状,所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或杂合,用测交方法可以鉴定其基因型。由于题目要求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完成鉴定,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运用测交实验的方法,让此马与多匹白马进行交配,使后代的数量尽可能多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后代可能的情况有两种。
答案:两种情况:①可能是杂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有白马,说明栗色马含有隐性基因,故推知该栗色公马是杂种。②可能是纯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没有白马,说明栗色马不含隐性基因,故推知可能该栗色公马是纯种。
归纳迁移
1.考虑到某些动物一胎只产一仔的情况,为了提高信度,就必须在一个配种季节里让其与多个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进行交配。
2.对于有性生殖的动物,在进行配种时,必须要考虑性别问题。如果在缺乏异性隐性个体时,也可选用已确定的若干杂合子与其配种,但需注意配种后代应该是一个较大的样本,方可提高正确判断的信度。
3.对于植物而言,要想确定大批具有显性性状的种子是否为纯种,正确且简便的方法应选用自交。
要点8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例8】 (经典回放)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之比为(  )
A.4∶1
B.3∶1
C.2∶1
D.1∶1
解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个精子,其基因型只有2种,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其基因型只有一种,故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种类比是2∶1。
答案:C
归纳迁移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用图7-4-4解表示如下:?
图7-4-4
3.核心内容?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正确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关键是弄清楚与减数分裂的内在联系。如:F1基因型为YyRr(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子产生配子的情况。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种 2种(YR和yr或Yr和yR)
一个雄性个体 4种 4种(YR和yr和Yr和yR)
一个卵原细胞 4种 1种(YR或yr或Yr或yR)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YR和yr和Yr和yR)
要点9 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与区别
【例9】某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解析:在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将两对或多对性状拆开,分别对每对相对性状逐一考虑。在本题中,首先考虑直毛与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统计得直毛∶卷毛=1∶1,两亲本必为Bb和bb,因为已知其中一亲本为Bb,所以,“个体X”必为bb。然后考虑黑色与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统计得黑色∶白色=3∶1,两亲本必为Cc和Cc,所以“个体X”必为Cc。综上分析,“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
答案:C
归纳迁移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亲本性状 一对 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
基因位置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F1的配子 2种 4种(2n),比值相等
F2表现型及比例 2种,显∶隐=3∶1 4种,分离比为9∶3∶3∶1或(3∶1)n
F2基因型 3种 9种(3n)
F1测交后代分离比 1∶1 1∶1∶1∶1
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应用 作物育种和预防遗传病 ①杂交育种 ②由于基因重组引起变异,有利于生物进化
联系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两大遗传定律是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的,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互不干扰;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配在不同的配子中
要点10 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病中的概率问题
【例10】人类的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并指受显性基因(B)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夫妇,男方为并指,女方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求:
(1)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完全正常的概率。
(2)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3)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解析:先推理出父母的基因型:父母均不患白化病,孩子患白化病,表明父母各含一个正常基因(A)和一个致病基因(a),即父为Aa,母为Aa。又因为父并指,母不并指,孩子也不并指,则父亲的基因型应为Bb,母亲的基因型为bb,孩子的基因型为bb。综合考虑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父亲为AaBb,母亲为Aabb。?
由AaBb×Aabb推知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分别为:?
患白化:1/4,不患白化:3/4;患并指:1/2,不患并指:1/2。?
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完全正常的概率为3/4×1/2=3/8;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1/2+3/4×1/2=1/2;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4×1/2=1/8。
答案:(1)3/8。(2)1/2。(3)1/8。
归纳迁移
  在两对相对性状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计算遗传规律必须逐对相对性状计算,因为逐对相对性状计算肯定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利用分离定律中的基因比例关系计算,就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最后将计算的结果相乘即可。?
拆开相乘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建立在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之上的,如果同时研究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则可将它们一对一对分开考虑,再将每一对基因的分离数(或比、概率等)相乘,即组合数等于分离数的乘积(拆开相乘法)。例如YyRr(黄圆)与Yyrr(黄皱)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各几种?比例如何??
考虑时可将YyRr(黄圆)×Yyrr(黄皱)拆开分成Yy(黄)×Yy(黄)和Rr(圆)×rr(皱)两对来解答。Yy(黄)×Yy(黄)→1YY∶2Yy∶1yy(3黄∶1绿),Rr(圆)×rr(皱)→1Rr∶1rr(1圆∶1皱)。后代基因型种类=3×2=6种,比例=(1YY∶2Yy∶1yy)×(1Rr∶1rr)=1YYRr∶1Yyrr∶2YyRr∶2Yyrr∶1yyRr∶1yyrr;后代表现型种类=2×2=4种,比例=(3黄∶1绿)×(1圆∶1皱)=3黄圆∶3黄皱∶1绿圆∶1绿皱。若计算后代中出现黄圆的概率,则为3/4(黄)×1/2(圆)=3/8(黄圆)。
要点11 果皮的颜色及各部分的基因型
【例11】2005广东模拟 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红粒玉米(AA)的花粉,所结的种(果)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极核细胞的基因型依次是(  )
A.Aa、AA、Aa、aa
B.aa、Aa、Aa、aa
C.aa、Aa、AA、aa
D.Aa、Aa、Aa、aa
解析:本题将遗传方面知识与植物的个体发育内容相结合,是一道综合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精子、卵细胞和极核的基因型,它们分别为A、a、a。在植物个体发育中,要知道种皮是由子房壁发育形成(其基因型与母本相同),种子中的种皮是由珠被发育来的(其基因型与母本相同),胚是由受精卵(1个卵细胞+1个精子)发育而来的,胚乳是由受精的极核(2个极核+1个精子)发育而来的。
答案:B
归纳迁移
  果皮由母本的子房壁发育而来,所以果皮的颜色是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的,与父本的基因型无关。?
种皮由母本珠被发育而来,所以种皮的颜色也是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的,与父本的基因型无关。?
种子中的胚和胚乳分别是由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故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应同时分析父本、母本的基因型。胚=卵细胞+精子;胚乳=2极核+精子。(注意:同一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基因型相同,双受精中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彼此相同)?
种皮与果皮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由核基因控制)。种皮与果皮的性状与母体相同,若杂交要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F1代植株不能表现,只能等到F2代植株才能表现。
汗老师讲方法
1.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解题思路?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
(1)解答基因分离定律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
①判断显、隐性性状。方法有两种:?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子显现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据“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②基因型的确定?
隐性纯合突破法: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中的两个隐性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说明两个亲本至少含一个隐性基因。?
性状分离比突破法:根据特殊交配组合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来确定基因型。
交配类型 亲本基因型 F1性状分离
杂合子自交 Bb×Bb 3∶1
测交 Bb×bb 1∶1
纯合亲本杂交 BB×bb 1∶0
(1)学会作规范的遗传图解,并在实际应用中能熟练运用。如:?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解题思路?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因而可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显得简单易行。其基本思路是:?
(1)首先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和Bb×bb。?
(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不同类型的问题。?
①配子类型的问题?
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
Aa Bb cc?
↓ ↓ ↓?
2 × 2 × 1=4种
②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3×2×3=18种基因型。?
③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表现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1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2×1×2=4种表现型。
3.豆荚和豆粒的颜色问题?
豌豆豆荚的绿色对黄色是显性,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现把绿色豆荚、绿色子叶豌豆的花粉授给黄色豆荚、黄色子叶的豌豆,该植株所结的豆荚和豆粒各是什么颜色??
(1)豆荚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因此所结的豆荚的颜色是由该豆荚的子房壁的颜色所决定的,而子房壁的基因型即为该植物的基因型。?
(2)关于豆粒的颜色:豆子的种皮是无色的,我们所看到的豆粒的颜色其实是子叶的颜色。子叶是胚的一部分(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豆粒的颜色是由受精卵所决定的。?
(3)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在自然界中的豌豆是纯种的。也就是说两个亲本是纯合子。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绿豆荚、绿子叶AAbb,黄豆荚、黄子叶aaBB。
(4)本题中,母本为黄豆荚、黄子叶,则所结的豆荚为黄色。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精子的基因型为Ab,所以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Bb,由此而发育成的子叶的颜色应为黄色。(如图7-4-5所示)?
图7-4-5
  所以,本题中所结的应是黄豆荚、黄子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