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西
晋东晋南方:北方:十六国并存宋齐梁陈581(鲜卑族)北魏三
国魏蜀吴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北朝589南朝前期回顾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2、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过程及影响。学习难点 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Yù chí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隋朝疆域2、隋统一全国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影响/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开皇之治)(1)经济方面: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方面: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民谣: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隋炀帝下江南》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全厂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从605年起人物:隋炀帝概况: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意义(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大河(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千米(2700多千米)三点:三个城市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 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六省:跨越六个省份 三点:(北)涿郡 --洛阳-- (南)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从北至南)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大运河最重要的三点?
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大运河连接哪五河?思 考?巩固提升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洛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
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思考答: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弊端:不利于人才的选拨和任用,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2、隋文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只 注 重 门 第 凭才学做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3、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
第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中的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的背功,测 试一下考生对经书的熟练程度。
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唐诗)
第三 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治国方略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行淘汰制,每场 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灭。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材料一:“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郭施拉《开放的中国》
4、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材料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的创立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4、科举制诞生的作用: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由此参政;
4、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5、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成为了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四、隋朝的灭亡 2、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
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在位期间,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②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隋朝的两位皇帝功与过隋文帝
1.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2.开皇之治。
3.创立三省六部制。
4.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1.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2.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兴土木,多次迅游,三征辽东)
3.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秦朝和隋朝对比相同点:
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5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1.隋朝的建立者是 (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