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共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共9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4 23:49:17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
“单元综合检测”见“单元综合检测(四)”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件44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件28张PPT。主权经济军事冲突观光旅游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件19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件40张PPT。固体废弃物荒漠化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级—学考过关达标练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进行考察。24日,总书记飞抵宜昌;25日,沿江而下到岳阳再至武汉;26日,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发展理念。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城市中,位于长江中游的是(  )
A.重庆         B.宜昌
C.武汉 D.南京
2.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以发展航运为主
B.下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
C.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
D.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
3.下列措施中,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有(  )
①迁走长江沿岸1 km范围内的化工厂
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
③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④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1.C 2.C 3.D 第1题,长江源头至宜昌为上游,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四个选项中武汉位于长江中游。第2题,长江上游地区以水能开发为主,下游河段发展航运。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中游地区发展种植业。第3题,题干信息“不搞大开发”,所以不宜在长江干流上多修建水电站,②错误。①③④均属于“共抓大保护”的范畴。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4~6题。
4.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鄂、湘、赣 B.黔、蜀、渝
C.皖、浙、沪 D.苏、鲁、豫
5.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航能力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会,形成水陆联运网
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  )
A.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C.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D.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解析:4.A 5.A 6.B 第4题,由图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了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第5题,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故B错误;三峡工程在成渝经济区东部,故C错误;长江下游与京沪铁路交会,故D错误。第6题,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的上游,所以其发展的优势是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流域多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8.长江流域的水系、水文特征有(  )
①水量大,居我国首位 ②流量稳定 ③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7.B 8.B 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且呈南北辐射状分布。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大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的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和主要资源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依托,主要是因为长江提供了________条件。
(2)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存在梯度发展差距,为产业合作和转移带来了空间,________密集型、________密集型产业可以向中上游地区转移。
(3)简要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第(2)题,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属于产业转移的转出地;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属于产业转移的转入地。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第(3)题,主要从交通、资源、工农业基础、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
答案:(1)航运(水运、交通) (2)劳动 资源 (3)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城市密集,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
级—素养提能强化练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经济带(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3.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长江航运中心 B.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C.传统工业基地 D.甘蔗、花卉生产基地
解析:1.A 2.D 3.B 第1题,图中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M区为长江三角洲,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少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调入;N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第2题,N区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转移。第3题,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是武汉、长沙、南昌,三个城市都是所在区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发展。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完成4~6题。
4.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  )
A.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B.交通最便利
C.经济基础最好
D.改革开放最早
5.下列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沙尘暴
C.水体污染 D.酸雨
6.下列措施有利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是(  )
①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 ②整治航道 ③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 ④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 ⑤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4.A 5.B 6.A 第4题,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应发展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第5题,长江经济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茂密,不易产生沙尘暴。第6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会造成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提出要坚持走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如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材料二 城市群的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劳动力数量和移民规模等。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交通运输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大城市群中,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交通运输条件可从长江水运能力大、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运输网密度大、运输线路等级高、交通运输衔接程度好等方面回答。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腹地广、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高,故先天竞争力最强。第(3)题,措施可从植树造林、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回答。
答案:(1)长江水运能力大;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运输线路等级高;各种交通运输衔接程度好;经济带走向与长江航运方向一致
(2)长三角城市群
(3)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环保意识。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级—学考过关达标练
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资源耗竭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A 2.C 第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资源耗竭问题包括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耗竭等。第2题,图中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
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3~4题。
3.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4.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解析:3.B 4.C 该漫画画的是一农夫利用骆驼在沙漠上耕种,其“美好的回忆”是在田地里利用牛来耕种,漫画反映的是土地荒漠化严重,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6.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5.A 6.D 第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的关系。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6题,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A项错误;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B项错误;该地人口压力大,若全面封山育林,尽管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会降低经济效益,C项错误;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整体性原则
8.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②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③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④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7.A 8.B 第7题,持续性原则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从图中可以看出,麦田、饲料厂和养猪场为沼气池提供原料,而沼气池中的物质又回到麦田,使农田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了粮食加工、食品加工、肉类加工等,发展了经济,因此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8题,图中农业生产活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小麦、养猪及农产品加工得到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产品的多样化,所以①②说法正确;有机质还田,改善了农田的施肥结构,但不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把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用来制沼气,改善了能源结构,增加了生活能源,没有增加生产能源,所以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月5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杭州举办,聚焦大气污染防治主题。
材料二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因此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第(2)题,煤炭开采中的问题——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煤炭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第(3)题,从图中可知: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等。
答案:(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级—素养提能强化练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 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
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
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
解析:1.B 2.A 图示为东北地区,工业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过度开发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有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
A.深刻的环境危机 B.生活贫困
C.资源耗竭 D.人口素质过低
4.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C 4.B 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人口总数大,人均耕地少,说明资源耗竭问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将部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陡坡开垦耕地、修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5~6题。
5.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闽浙丘陵
6.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环境效益主要作用是(  )
①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 ③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④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地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5.C 6.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第6题,题目要求是环境效益,而②③是经济效益。
7.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在基本解决农村生活能源来源问题的同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各类生态农业模式中,“四位一体”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为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______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气体);猪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________,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生产提供________。
(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1和2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掌握以及生态农业在我国推广和实施的意义,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应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回答。
答案:(1)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 氧气 燃料(能源) 有机肥料 
(2)生产过程2
(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级—学考过关达标练
1.2018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清洁我们的海洋”,行动重点是防止塑料污染,鼓励寻找解决方案,改善海洋的健康。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
A.海上石油泄漏
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
C.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
D.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
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污染范围较小,石油污染是世界性的海洋污染,是入海各种污染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
2.钓鱼岛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国领土,日本强行霸占钓鱼岛,并经常驱逐中国渔船,其真正目的是(  )
A.准备侵略中国
B.恢复太平洋霸主地位
C.敲诈渔民钱财
D.占有钓鱼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
解析:选D 占有该岛附近海域资源的开发权,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日本强行霸占钓鱼岛,并经常驱逐中国渔船,其真正目的是占有钓鱼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
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1月13日,由人民海军辽宁舰等组成的航母编队,首次完成跨海区、跨年度远海训练航行。下图示意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远海训练航行路线,据此完成3~4题。
3.该航行路线图说明(  )
①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②东海是我国的领海 ③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此次远航训练告诉我们(  )
A.有争议的海域需要通过武力解决争端
B.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必须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
C.解决海洋权益争议应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进行
D.只有远航训练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解析:3.B 4.B 第3题,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但这不能通过航行路线说明;东海海域只有一部分是我国领海,并非全部。第4题,对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海域划界争端,我国政府坚持友好协商的基本方针,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进行,但远航训练并不能说明这一原则;远航训练海域不是我国领海全部。
读下图,完成5~6题。
5.水域①是(  )
A.内水 B.毗连区
C.公海 D.领海
6.专属经济区包括(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5.A 6.D 第5题,水域①位于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为沿海国的内水。第6题,②为领海,③为毗连区,②+③+④为专属经济区。
海洋权益属于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而又不能相互替代的几种权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据此完成7~8题。
7.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洋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 D.海洋科学利益
8.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洋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 D.海洋文化利益
解析:7.C 8.D 第7题,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属于海洋政治权益。第8题,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属于海洋文化利益。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填出下列海域所属海洋权益的划分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2)确定领海基线的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基线法、____________基线法、混合基线法,其中我国采用的是____________基线法。
(3)下列所属权利是其他国家在④区域内拥有的权利是(  )
A.海洋科学研究
B.海洋环境的保护管辖权
C.航行、飞越的权利
D.勘探、开发资源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判读出①②⑤的名称。第(2)题,领海基线为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正常基线法、直线基线法、混合基线法。我国采用直线基线法。第(3)题,④区域为专属经济区,在专属经济区内其他国家可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答案:(1)内水 领海 公海 (2)正常 直线 直线 (3)C
级—素养提能强化练
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据此完成1~2题。
1.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  )
A.12海里 B.15公里
C.24海里 D.34公里
2.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解析:1.A 2.B 第1题,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第2题,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国家海洋经济产业等,属于海洋经济权益。
读图,完成3~4题。
3.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洋中脊 D.海槽
4.日本曾多次声称“钓鱼岛”是其领土,这说明(  )
①我国与世界其他海区一样,存在海区划界及岛屿归属的争议
②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③我国必须强化军事力量,来保卫祖国
④世界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维护国际海洋新秩序,与邻国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3.A 4.D 第3题,由图可知,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上属大陆架。第4题,与世界其他海区一样,我国海域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争议。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读下图,完成5~6题。
5.我国传统的海洋产业包括(  )
①海盐生产 ②海洋水产 ③滨海旅游业 ④海洋信息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传统产业产值仅次于日本
B.海洋产业产值从2002年至2016年一直增长
C.海洋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上升
D.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10%以下
解析:5.A 6.B 第5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盐生产、海洋水产等传统产业长期居世界第一。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信息服务属于新兴海洋产业。第6题,海洋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多在10%以下,但2006年占10%;海洋产业产值从2002年至2016年一直增长,但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大。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和约300万平方千米的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都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发展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立足之地。图甲是我国海域图。
材料二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图乙为2008~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材料三 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
(1)我国海域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形成了丰富的________资源(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炼制加工不断取得突破、海洋油气产业迅猛发展,这属于海洋第________产业。
(2)据材料二,分析2008~2012年我国海洋三大产业产值的变化特点。
(3)2012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____(填数值),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三可以知道我国海域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存,形成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以发展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炼制加工不断取得突破、海洋油气产业迅猛发展,属于海洋第二产业。第(2)题,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8~2012年我国海洋三大产业产值的变化呈现第一产业产值变化不大,第二、三产业产值均逐渐上升的特点。第(3)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2012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今后发展中增强海洋产业意识,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科技,增加海洋产业投入,有利于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海洋生物 二
(2)第一产业产值变化不大,第二、三产业产值均逐渐上升。
(3)9.6% 增强海洋产业意识;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科技;增加海洋产业投入
(4)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增加资源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级—学考过关达标练
图1、图2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与图2中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④ D.丁—③
2.下列贸易中,选择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天然橡胶:泰国—上海,选乙
B.铁矿石:澳大利亚—中国,选丁
C.鲜花:荷兰—美国,选②
D.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④
解析:1.A 2.B 第1题,从图1中可知甲的运输方式运速最快,运量最小,应为航空运输;乙运输方式的运速和运量都较大,应为铁路运输;丁运输方式的运速最慢,运量最大,应为水路,由此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路。从图2中可知①运输方式的运费最高应为航空;②运输方式在短途运输中运费最低,应为公路;③运输方式在中程运输中运费最低,应为铁路运输;④运输方式在远程中运费最低,应为水路,综合分析可知A正确。第2题,天然橡胶从泰国运到上海应选择海洋运输(水路);铁矿石从澳大利亚运到中国也选择海洋运输;鲜花从荷兰运到美国应选择空运;集成块从硅谷运到渥太华应选择空运。
读江苏铁路网示意图,完成3~4题。
3.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地价
C.河流流向 D.技术水平
4.江苏铁路网的建设将(  )
A.占用大量耕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害无利
B.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C.加快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区际联系
D.不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
解析:3.A 4.C 第3题,经济因素是影响江苏交通线建设的最主要因素。第4题,交通线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际联系,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6.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分布较分散,无规律可循
B.沿湖分布
C.沿铁路分布
D.沿等高线分布
解析:5.B 6.C 第5题,图中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第6题,由图可知,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与青弋江汇合处。下图是芜湖城市形态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铁路建设对芜湖市的影响是(  )
A.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芜湖市的形成与发展
B.铁路线阻隔了东西交通,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C.铁路运输超越水运,极大地促进了芜湖市的物资集散
D.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使芜湖市不断向东发展
8.芜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功能是(  )
A.工业发展中心 B.水陆交通中心
C.商品交易中心 D.港口集散中心
解析:7.D 8.D 第7题,芜湖市形成于铁路修建之前,不是铁路修建促进了城市形成;铁路线不会阻隔东西交通,制约城市的发展;材料不能显示出铁路运输超越水运;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使芜湖市不断向东发展。第8题,芜湖位于长江干支流汇合处,水陆交通便利,在区域发展中是水运和陆运的转运站,所以重要功能是港口集散中心;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是上海、南京、杭州;芜湖水陆交通便利,但不是区域交通中心或商品交易中心。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中,________城市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因为该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的商业网点密度要小于乙地的商业网点,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地的运输网由________组成。乙地的综合运输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4)若甲、乙两地是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的代表,那么,代表东部地区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城市临近河流和公路,水陆交通便利,客货流量大,易形成商业中心。第(2)题,甲城市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商品流通少,所以商业网点的密度小。第(3)题,图中显示交通线路有公路、铁路和河运,它们共同组成运输网。第(4)题,甲地属于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少,符合西部地区的特征;而乙地地势平坦广阔,交通便利,符合东部地区的特征。
答案:(1)乙 水陆交通便利 附近聚落(居民点)数量较多(市场广阔)
(2)山区地势起伏,交通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
(3)公路 铁路 公路 河运(水运)
(4)乙
级—素养提能强化练
号称“走错一个匝道,就是重庆一日游”的黄桷湾立交桥,五层落差近40 m,匝道20条,旋绕多,复杂程度火遍全国。读图,完成1~2题。
1.与普通道路相比,该立交桥的主要作用是(  )
①少占地 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降低噪声 ④减缓行车速度,提高安全性 ⑤枢纽分流,提高通畅度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2.导致重庆黄桷湾立交桥复杂程度高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河网密布
C.人口密集 D.交通量大
解析:1.C 2.A 第1题,立交桥的主要作用有:减少道路交叉,省去等红灯的时间,提高行车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将道路交会处向高处延伸,减少占地。设计合理的立交桥可以明显改善交通拥堵。枢纽分流,提高通畅度。故①②⑤正确,④减缓行车速度错误。立交桥与降低噪声关系不大,③错误。故C正确。第2题,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以“山城”著称,地表崎岖,故A正确。河网密布与立交桥复杂程度无关;人口密集、交通量大不属于自然原因,故B、C、D错误。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解析:3.D 4.B 第3题,由题干可知,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因此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4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的影响。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6.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镇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析:5.C 6.B 第5题,甲模式穿过城市,会占用城市建成区部分用地,对城市建成区的景观和环境都会造成较大影响,且会影响市内交通的通达性;而乙模式绕过城市建成区不占用城市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小。第6题,在城镇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A项错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B项正确,C项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D项错误。
7.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北起石家庄,南至武汉,是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正线全长840.7 km。下图是石武高速铁路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2)该高速铁路的修建多采用高架桥模式,其主要目的(作用)有哪些?
(3)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
(4)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迅速,说明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解析:第(1)题,结合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第(2)题,高架铁路主要优势从少占耕地、减少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干扰方面回答。第(3)题,建设石武高铁的地理意义主要是沟通区际联系,带来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第(4)题,高速铁路发展迅速,主要说明现代交通方式向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答案:(1)①沿线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高速铁路的建设;②途经我国中部地区,区内经济基础好(经济较发达);③合理布局铁路网,有利于缓解京广铁路线的压力;④有先进的技术作保障等。
(2)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利于保护当地宝贵的耕地资源,减少(避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干扰。
(3)石武高速铁路纵贯我国南北,从根本上缓解了京广铁路大动脉运输紧张的状况;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珠三角”地区和广大中部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促进国家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协调健康发展;能够与京沪、京哈、陇海、沪昆等快速客运通道相衔接,成为覆盖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的主骨架之一。
(4)高速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