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目标】
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过程,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3.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能够结合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能够结合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
【导入】[投影案例]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
贵阳只要下雨,几乎就是酸雨(PH=3,甚至2)比醋酸还酸。
中国有1/7的国土被沙漠覆盖,1/3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平均每天有500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如楼兰等都淹没在沙漠之下。
原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牛等动物已经绝迹,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仅剩圈养的华南虎,可餐桌上还有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
黄河从1972年经常断流,1997年从2月7日开始,到年底共断流13次,累计断流226天,仅胜利油田少产原油损失30多亿元。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1/3,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50亿吨,相当于每年损失1厘米厚的土壤,而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400年。
铁路两旁的快餐盒、塑料带似白色飘带。
北京市的居民每天呼吸的空气(大多时候),即使不吸烟,也相当于每天吸一包烟。广州的交警和交通干道的两侧居民和小学生血液中含铅量超正常值,处于铅中毒状态。p
……
[提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出话题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归纳:
环境问题
表现形式
资源耗竭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生态破坏
森林和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提问)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教师根据学情以某几种环境问题适当展开讲解。
[教师活动参考]:
1.大气污染和酸雨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一些地区(如重庆、四川、江苏、浙江等)的空气质量资料,探究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请学生描述最近几天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请学生分析影响重庆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关联:大气污染可能会造成酸雨,酸雨的危害很大。出示建筑物被酸雨腐蚀的图片加深学生的感触。
2.全球气候变暖
展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关于温室效应的动画、关于全球变暖的视频。
提问:
(1)全球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什么关系?
(2)温室效应的原理是什么?
(3)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起了多大作用?
(4)全球变暖有什么危害?
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从成因入手解决问题。
3.臭氧层空洞
出示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图文资料。
提问: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展示案例:南美洲南部地区人类皮肤病的发病率升高了,当地一些动物的视力下降了。
让学生分析案例,说一说臭氧层空洞的影响。
[总结]“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森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了森林保护主张,然而这一可贵的生态意识并未能发展成为民族生态伦理的主导,反而“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法国哲学家夏托·布莱恩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野蛮时代是森林,文明时代却成了沙漠”。
4.土地荒漠化
展示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提问:
(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是什么?
(2)土地荒漠化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危窖?
(3)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5.生物多样性锐减
展示资料:关于湖北省举行的“国际生 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引出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一话题。
(1)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
(2)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锐减?
分组讨论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环境问题
原因
影响
酸雨、酸雾
煤炭大量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与大气中水汽结合而形成。
使草木枯萎、土壤及水体酸化、建筑物被腐蚀。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
加速了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并导致沿海低地遭海水侵扰,以及持续高温、干旱、飓风、特大暴雨与暴雪等灾害事件的发生。
臭氧层空洞
氯氟烃等人造化学物质使大气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地区(如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大气层温度发生变化并出现气候异常,威胁地球上的生命。
土地荒漠化
自然因素: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大风。
人为因素:人口激增、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伐木、水资源利用不当。
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
生物多样性锐减
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影响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药物来源等;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生物考古及科研等。
展示图4-4-4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结合图像提出相关问题。
强调: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差异!
归纳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发展,从宏观危害向微观危害发展,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生态破坏发展。
【拓展延伸】1.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原苏联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工业和生活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渡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
2.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均有分布,有些问题已影响到了全球,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到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
(讲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和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人类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因此,人类必须调控自己的行为,迫切需要寻找一条使人地关系走向和谐的道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教师总结归纳:
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基本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
(2)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
(3)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
3.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同代人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平等
持续性原则
在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激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方面?
提示:“金山银山”反映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反映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过渡)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引出话题——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
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教师适机点评,最后回归课本,进行归纳总结:
1.主要途径:技术途径、制度途径、经济途径、教育途径等。
2.国际合作:
(1)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中国:中国政府针对本国国情提出“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并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
3.公众参与:
(1)社会: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公众参与,有利于形成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2)个人: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