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必修二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2019)必修二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4 23: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多种聚落景观的图片。
结合景观图片思考问题:各组图片分别属于哪类景现?
学生:判定景观图片所在区域,并说出判断依据。
教师进行总结。
【新知讲授】
一、地域文化
从导入活动引出地域文化的概念: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指导学生自读知识窗),教师小结:
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
(1)区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2)多样性:根据属性,地域文化可划分为有形地域文化和无形地域文化。
(3)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4)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观察】出示以下左侧地理事物的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判断其属于无形地域文化还是无形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自读课文,了解城乡景观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
举例
大尺度
聚落
中尺度
城市中轴线
小尺度
乡村的一座古建筑
2.地域文化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等方面。
【合作探究】展示一幅城市景观图片和一幅乡村景观图片,提出下列问题:
(1)两幅景观图片分别属于哪种聚落形式?(需要说出判断依据)
(2)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需要列表比较)
学生观察图片资料,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回答问题:略
教师指导提示:可以指导学生从建筑物密度、交通发达程度、主要产业形式、人口密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展示两种民居的景观图片(毡房和圆形土楼),提问:
(1)你能说出两种民居的名称和特点吗?
(2)影响这两种民居形成的主要自然和历史因素是什么?
(3)这些民居体现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学生活动分成两部分:分别描述两种民居的特点,然后分析成因,并探讨相关的地域文化。
学生回答问题:略
教师进行总结:
①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主要表现在建筑物密度、交通发达程度、主要产业形式、人口密度等方面;
②毡房和土楼这两种民居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③从功能上来说,土楼体现了防御功能;毡房体现了适应环境、适应游牧生活的功能。从建造者观念来说,土楼是圆形的,象征着天,体现了客家人追求美满、幸福的心理;毡房的门是朝东南向而开的,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太阳的崇敬。
(自读课文,了解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的典例)
教师整理归纳:
地域文化体现
地域文化典例
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
东北黑土地文化区的水稻田、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种植水稻的梯田
城市建筑格局和景观
杭州市和济南市的“山水风光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的
“水城”景观
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民间文化艺术
广州、福建、海南的骑楼
三、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指导学生读案例,了解土楼的概况,教师小结:
1.概况:
(1)分布:闽西山区,又称“客家土楼”,素有“东方古城堡”“世界民居建筑奇葩”之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形成时间:宋元时期。
(3)建筑选址:多建在山区范围狭小的平地或较平缓的斜坡上,以当地的土、石、木、竹等作建筑材料,在施工中沿袭中原地区汉族建筑技艺。
(播放土楼的宣传视频)分组讨论:土楼有哪些地域文化特点?
学生讨论:略。
教师整理归纳:
特点
具体表现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外墙
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与一定比例的石灰、黏土拌和,用夹墙板夯筑而成。
内墙
用木板分隔成众多房间,有走廊相通,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
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
建筑选址
在山区建造房舍。
建筑景观
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特色。
建筑造型
以圆形、方形最为常见。
土楼作用
防御盗匪打劫、抵御山中猛兽袭击、防震、防火、通风及采光好等特点,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辨一辨]
①客家土楼形成于宋元时期,保留了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建筑技艺。 (√)
②客家文化仅土楼等建筑遗址。 (×)
③客家人只得在山区建造房舍,因为作为外来移民,平地已经被原住居民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