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文档属性

名称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1-14 13:03:00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说课稿)上犹县营前中学 周定鑫2009.12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三节 各位评委,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初中生物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和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解读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自然会产生“人体吸收的营养和氧气送往哪里”、“以什么方式输送”等问题,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加以解答,另外,也为学习第五章作了铺垫,符合了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 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是生物圈中的一环,人体内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途径。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②识记心脏的结构特点。 ③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识图观察能力。 ②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理解心脏瓣膜与心脏血液流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有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教材重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对其结构有了深入了解,才有对其功能的深切理解,故本节的重点应定为识记心脏的结构特点。 心脏的功能——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不断流动,该过程是动态的,不容易连续观察到,且与物理知识有关,故其应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的处理及依据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器官结构不直观,理解难度较大,本人拟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教学“血液循环的途径”。本次说课是针对第一课时进行解说的。 二、方法选择 1、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讨论法和观察演示法来组织教学,并在某些环节辅以其他常规方法。 讨论法能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本方法主要体现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方面。 观察演示法能化生硬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让知识更贴近生活,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方法主要体现在识记心脏结构以及理解心脏工作原理的教学上。 2、学法的指导 (1)提醒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模型时,注意观察顺序,注意各部分颜色和形状大小的不同。 (2)提醒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注意问题与以前所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口手脑并用,要求加强合作,提高讨论效果。 (3)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注意表达的完整性,注意依据与结论的一致。 3、教学手段的使用及其目的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观察心脏模型,加强知识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降低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4、反馈练习 (1)画心脏结构示意图(先用多媒体演示绘画过程) ABCDMN1234(2)说出结构图名称: A是 ______, C是_______,1是________,2 是 ________,N 是_______ 。 (3)画出心脏内血液流动方向。 三、说程序 1、新课的导入 问题激趣:同学们,要把井中的水送往水塔,必须有什么提供动力?(水泵)我们人体腿部的血液要送回心脏,心脏的血液要送往头部是不是也有一个水泵在提供动力?(是)这个水泵是什么?(心脏)板书:“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那么,心脏的结构是否与水泵一样呢?也是不是像水泵一样通过离心力来推动血液流动呢?这些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重点的突破 (1)指导观察对比心脏解剖图和心脏模型,注意四个腔的关系。 (2)组织讨论“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3)检查讨论结果,自然生成板书。 (4)小结规律 。
2、结构:由心脏壁围
成四个腔
心脏壁属于肌肉组织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上房下室,左右相反心室厚于心房,左室厚于右室左右不通,上下相通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肺静脉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房室瓣房室瓣动脉瓣动脉瓣3、难点的化解 (1)观看心脏工作动态示意图。 (2)提醒注意①心房和心室收缩是否同步,②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合。 (3)齐读图IV——38的图解。 5、板书设计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结构:由心脏壁围
成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1、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上房下室,左右相反心室厚于心房,左室厚于右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3、功能:为血液在全身流动提供动力。房室瓣房室瓣动脉瓣动脉瓣四、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下列各项给予评价: 1、能否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2、能否根据观察和旧学解决新的问题? 3、能否总结内在的规律? 4、能否在讨论中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大胆争辩? 5、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6、能否很好地完成反馈练习? 7、能否在老师讲后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 以往按照这样的设计上课,能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但从课后的综合练习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在识别四个腔与什么血管相连方面,掌握不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学生找到记忆的切入点,那就是左心室心壁最厚想到相连的血管主动脉,想到主动脉的输血范围。让学生记住心脏的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送到全身各部分去,右侧收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血液送到肺部去,这样就不难记了。 另外,有部分学生对瓣膜尤其是房室瓣的开合原理不理解,这要学生仔细观察心脏模型中的瓣膜特点,告诉学生房室瓣下端与心室内壁有粘连而成网状,它既不会翻转也不会阻拦血液流动。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
上犹县营前中学 周定鑫
各位评委,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初中生物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和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解读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自然会产生“人体吸收的营养和氧气送往哪里”、“以什么方式输送”等问题,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加以解答,另外,也为学习第五章作了铺垫,符合了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
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是生物圈中的一环,人体内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途径。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识记心脏的结构特点。
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识图 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理解心脏瓣膜与心脏血液流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有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增强体质。
3、教材重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对其结构有了深入了解,才有对其功能的深切理解,故本节的重点定为识记心脏的结构特点。
心脏的功能——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不断流动,该过程是动态的,不容易连续观察到,且物理知识有关,故其应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的处理及依据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器官结构不直观,理解难度较大,本人拟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教学“血液循环的途径”。本次说课是针对第一课时进行解说的。
二、说方法
1、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讨论法和观察演示法来组织教学,并在某些环节辅以其他常规方法。
讨论法能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本方法主要体现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方面。
观察演示法能化生硬为生动,化抽象和形象,让知识更贴近生活,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方法主要体现在识记心脏结构以及理解心脏工作原理的教学上。
2、学法的指导
(1)提醒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模型时,注意观察顺序,注意各部分颜色和形状大小的
不同。
(2)提醒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注意问题与以前所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口手脑并用,要求加强合作,提高讨论效果。
(3)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注意表达的完整性,注意依据与结论的一致。
3、教学手段的使用及其目的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观察心脏模型,加强知识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降低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程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课题
问题激趣:围绕“抽水机”提五个问题
回答
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用常见事物类比揭示要把握的要点,从而导入新课。
2分钟
识记心脏结构特点
探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①映出心脏解剖图,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讨论。
②展示心脏模型引导学生比较。
③检查、总结、
自然生成板书
观察、思考、讨论、记录
比较
①让学生把握心脏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
②让学生明确四个腔的名称与心位的改变是否相关;直
观了解房室瓣的特点。
14分钟
理解心脏工作原理
①反复播放心脏博动视频。
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血流方向;两种瓣膜的开合;心房心室收缩的时间差
观察、思考、发言、朗读
让学生理解心脏是怎样按一定方向推动血液流动的。
11分钟
小结心脏功能
提问
思考、总结
让学生明确心脏的功能
2分钟
反馈练习
①映出练习;
②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指导学生画心脏结构示意图;
③察看学生练习情况
观察、画图、练习
通过对练习完成情况的了解,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10分钟
课堂练习
①布置练习(课后练习1、2)
②检查、解释
思考、讨论、发言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意识。
6分钟
5、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左心房 肺静脉 上房下室,左右相反
房室瓣
动脉瓣
左心室 主动脉 心室厚于心房,左室厚于右室

2、结构:由心脏壁围
成四个腔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房室瓣
动脉瓣
右心室 肺动脉 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3、功能:为血液在全身流动提供动力。
五、说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下列各项给予评价:
1、能否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2、能否根据观察和旧学解决新的问题?
3、能否总结事物之间内在的规律?
4、能否在讨论中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大胆争辩?
5、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6、能否在老师讲后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六、说教学反思
以往按照这样的设计上课,能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但从课后的综合练习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在识别四个腔与什么血管相连方面,掌握不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学生找到记忆的切入点,那就是左心室心壁最厚想到相连的血管主动脉,想到主动脉的输血范围。让学生记住心脏的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送到全身各部分去,右侧收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血液送到肺部去,这样就不难记了。
有部分学生对瓣膜尤其是房室瓣的开合原理不理解,这要学生仔细观察心脏模型中的瓣膜特点,告诉学生房室瓣下端与心室内壁有粘连而成网状,它既不会翻转也不会阻拦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