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课 题
第3节 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 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及其相关器材和材料,复印导学案。
学生
分发导学案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法、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效替代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修改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演示倒水现象
提问:水为什么会流到下面的杯子里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观察、回答问题
感受重力的存在
从生活走向物理
重力的概念
实验:用细线拉着橡皮做圆周运动,然后放手橡皮飞出。
提问:松手后橡皮为什么会继续向前运动?松手前为什么做圆周运第一课时
动?
类比月球绕地球转动,以前牛顿也有同样的疑惑,他是怎样解释的呢?
检验自学情况
一学生演示,通过感受,
回答问题
?
?
阅读课文,知道宇宙中各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体会重力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活中重力产生的现象
?
?
?
培养自学能力
?
重力的大小
回顾力的三要素,它是理解一种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来探究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物体所受的重力,又叫重量
提问引导:重力有大有小,用什么工具测出重力的具体值呢?
探究实验:什么因素会影响重力的大小呢?
指导探究活动
分析归纳
得出并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 G/m=g?或G=mg
? g=9.8N/kg?提问其物理意义
下面轻松一下,看一段动画。
g是不变的吗/
?
?
?
感受周围物体的重量,比较它们的大小
?
猜想假设
?
分组探究
数据分析,画出图像
论证
?
?
联系密度的物理意义,回答
观看动画
知道g与纬度有关,从而影响重力的大小
?
?
?
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
?
?
?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分析、概括能力
重力的方向
引导提问: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现象来表明吗?
补充细线提橡皮现象,利用二力平衡,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画图练习
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重垂线的作用及其改进措施
我们脚下地球的对面倒着头的美国人,不就掉下去了吗?
联系实际,回答
?
说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
思考画法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课下思考
看课件,思考理解重力的方向
?
?
温故而知新
?
从物理走向生活
?
深刻体会竖直向下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引导提问:课本的哪一部分受重力?
用手指顶起课本,支持力和谁相等?
引出重心
指导怎样确定均匀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提问:怎样调节重心的位置?
??????在生活中的用途?
思考
回答
?
观察、总结
?
联系实际,
总结回答
?
感受“等效”方法
?
?
从物理走向生活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知识点
记忆
?
课堂练习
见课件
思考、讨论、回答
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一、定义?
施力物体:地球
二、重力大小???????????????????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G/m=g?或G=mg g=9.8N/kg?纬度越高g越大
三、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四、重力的作用点
又叫重心??等效点
几何中心??悬挂法 不一定在物体上
教学反思
1.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力,对于应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还是不太熟练,所以本节课应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