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二 看图画写一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二 看图画写一写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5 20: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
看图画,写一写?
让画面活起来?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段话把课本上的图画内容介绍给大家。教材的第一部分呈现一大幅放风筝的图画,图画中有天空,天空中的白云、风筝,有在草坪上放风筝的两个男孩子,拿着风筝在一旁看的女孩,以及远处放风筝的一家三口。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教材第二部分对如何观察图画和怎么写进行了指导。写之前,提示了两个观察图画要点:先整体观察图画,大致了解图意,看看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再观察局部,看看每个人的动作是怎样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教材第三部分对写后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学情分析】?
看图写话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观察出图中的大致内容,以及人物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将人物的动作、语言写清楚,也就是教材的第二部分第二点要求“观察局部,看看每个人的动作是怎样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设计思路】?
抓住本次习作中孩子的难点,我利用“让画面活起来”这个话题引导孩子得到“有动”、“有声”两个方法,让孩子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让画面丰富有趣。首先老师先写三段同一个场景的下水文,分别是:简单概括“立定跳”这一场景的文段,有具体描写“立定跳”动作的文段,有具体描写立定跳动作并有人物语言的文段。通过三个文段对比让孩子感受“有动”、“有声”的美妙之处。然后引导孩子回顾学过的课文,以课文为例再次深化理解“有动”、“有声”。?“有动”中引导孩子学会将一个大动作拆分成几个小动作,“有声”引导孩子体会人物在不同情境、不同心情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了方法感悟,便可以引导孩子顺着方法也来说一说“放风筝”过程的具体动作和语言。课堂的练笔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小练笔。最后学生的互评环节将习得的方法回归运用到评价上,再次深化习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放一次风筝。?
二、教师准备?
1.事前了解学生准备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控。?
2.制作相关的课件。?
【教学目标】?
借助动作分解能够清楚写出途中人物放风筝的过程。?
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心情,想象人物可能说了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能把图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揭题思考,引出方法?
1.揭题:大家看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习作主题叫“让画面活起来”。你觉得习作中如何让画面活起来??
2.生思考交流。?
3.小结:通过动作和声音使画面活起来。?
二、例文对比,感悟方法?
(一)“有动”?
1.出示两个描写立定跳的片段,学生读后做比较。?
片段一:?
今天的体育课,我们班进行立定跳远考试。大家都考得不错,但是最厉害的要数小伟了,他一跳就跳了3.5米,得了第一名,我们都很佩服他。?
片段二:?
今天下午的体育课,我们班进行立定跳远考试。大家都考得不错,但是最厉害的要数小伟了。只见他站在起跳点上,眼睛注视着前方,深深吸了一口气。接着,他扬起双臂,踮起脚尖,微微弯下腰,身子下蹲,脚用力一蹬,双臂往后一摆,腾空跃起,身体稳稳地落在远处。他回头望了望老师拉过来的量尺,开心地笑了。我们都很佩服他。?
2.师:两个片段都是写关于一件事——立定跳,片段一用“跳”一个动作就概括出来,片段二则是把“跳”拆成了一系列动作,使得画面更形象具体,使得小伟立定跳的整个过程仿佛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这样的写法,我们课文里头也有很多。??
3.出示课文范例?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宗介华《带刺的朋友》?
①指名读?
②圈画动作词?
③小结:将“偷”这个大动作拆分成一系列小动作,使得刺猬偷枣的过程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
(二)“有声”?
1.再读“立定跳”片段,你有什么新发现。?
今天下午的体育课,我们班进行立定跳远考试。大家都考得不错,但是最厉害的要数小伟了。只见他站在起跳点上,眼睛注视着前方,深深吸了一口气。接着,他扬起双臂,踮起脚尖,微微弯下腰,身子下蹲,脚用力一蹬,双臂往后一摆,腾空跃起。随着同学们“哇”的尖叫声,他的身体稳稳地落在远处。他回头望了望量尺,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声喊道:“太棒了!”同学们也不禁鼓掌,异口同声地说:“你真牛!”?
2.自读片段,交流发现?
3.总结方法:“有动”+“有声”使得画面活起来。
?三、看图练说,实践方法?
1.像这样把一个大动作拆分成几个小动作的方法,你能不能来说一说图画中人物放风筝的过程。(师引导结合自己放风筝的过程来思考)?
2.师生讨论交流,师相机板书动作词。?
3.图中除了人物的动作,谁还会有动作??
4.思考谈论放风筝的过程会有什么声音?
①人物的声音:人物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地点心情,发出不同的声音。?
②风筝的声音:风筝上升、掉落、飘在空中会有哪些不同的声音?
四、当堂练笔,巩固方法?
1.出示要求:观察课本插图,运用“动”和“声”写一写放风筝的过程,?使放风筝的画面活起来。?
2.生当堂练笔,师巡视指导。?
五、互评互改,深化方法?
1.出示评分标准:?
评分要求:①把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
??②运用到“动”与“声”使画面活起来。?
2.同桌互相交换作品读并评星。?
3.同桌互相给彼此提建议并修订。?
4.请同学说一说你给同桌评了几颗星,并说明理由。(结合今天所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