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5 11:0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为什么要改革?
材料一:农民说: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材料二:“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闹轰轰。”
材料三:“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苦。
2、改革的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
发展。
3、改革的排头兵
安徽凤阳小岗村
4、改革的做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
自负盈亏。
思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1978年以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有名的贫困村。
改革后的小岗村村舍俨然,道路平整。
6、改革深化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绿色蔬菜基地
乡镇企业著名品牌
1、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材料: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地,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我们知道目前体制要大改还不可能,但给我们松松绑,给点必要的权力是可以做到的。”
---1984福建55名国有企业厂长和经理的“请给我们“松绑”呼呼书
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2.起步:
时间:
会议:

文件:

重点: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3.城市改革的主要措施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城市改革
海尔——城市改革的典型
1.提出:
3.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内涵: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
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市场机制的优势和缺陷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优势:
缺陷:
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解决: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乡镇企业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
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
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