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下地理 8.2经济发展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八下地理 8.2经济发展 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5 11: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珠江三角洲第二节 经济发展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 ,濒临
我国大陆南部南海一、位置与范围祖国的“南大门”范围:包括广东省的 及 、
特别行政区。中南部香港澳门一、位置与范围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广东最大城市,又称“羊城”,简称“穗”广州二、地形以平原为主三、河流“三江汇合”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八口分流”南海四、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五、农业商品粮基地蔗糖生产基地桑基鱼塘蚕桑基地淡水鱼基地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邓小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交通便利、毗邻港澳
农业基础好(地形、河流、气候)著名侨乡(五邑地区:新会、开平、恩平、鹤山、台山)六、改革开放国家政策的支持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  1980年我国在珠三角设立深圳、珠海
经济特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以便吸引外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而建立的出口加工区。
昔日小鱼港今日大都市深圳——改革开放的窗口,简称“深”,别称“鹏城”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海南、喀什(新疆)
喀什、深圳、厦门、汕头、珠海、海南
——“喀什生下三头猪孩”七、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珠三角的外资来源港澳与珠三角合作模式“店”“厂”“前店后厂”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改变1:带动珠三角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改革开放初20世纪末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会”——高交会 改变2: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去哪儿?产业转移:珠三角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 1984年城镇分布 2010年城镇分布改变3: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花卉基地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1、非农人口的增加;
2、城镇数量的增加、规模扩大。
改变4:交通通达度不断提高京九线京广线八、区域合作经济突破“9+2”“泛珠三角”高美白富帅课堂练习1.珠三角发展农业的条件不包括(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昼夜温差大 D.热量充足
2.“三江会合,八口分流”是珠江一大特点,其中三江指 、 、 C西江北江东江3.珠江的主干流及其发源地分别是(  )
A.西江、西藏唐古拉山 B.东江、福建武夷山
C.西江、云南乌蒙山地 D.北江、广东南岭
4.关于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政策是主要因素
B.劳动力、土地成本上涨是主要因素
C.现在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D.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较不发达地区CA5.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
A.绿洲农业 B.桑基鱼塘
C.河谷农业 D.畜牧业
6.改革开放初,大量劳动力涌向珠三角务工,是因为珠江三角洲(?? ?)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多矿产资源
D.就业机会多,劳动报酬高
BD7.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港澳的优势是( ???)
A.廉价的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矿产资源
8.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是?(? ?)
A.加大了资源的开发力度
B.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D.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要CB香港深圳澳门珠海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