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1.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
3.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开凿大运河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来华
4.“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的“东瀛”指的是( )
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印度
6.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
7.“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8.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9.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主要是因为( )
A.唐朝时很多中国人到外国去 B.唐朝时中国人以“唐人”自称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唐朝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10.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11.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请完成:
⑴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
(2)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12.下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边远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
《职贡图》 (局部)
(1).根据材料你能得出唐朝对外政策有何特点?
(2).请举历史事实二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3).说说唐朝实行这样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5 DAADC 6-10 ADACD
11.⑴玄奘,天竺
(2)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精神。
(3)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4)开放和开明
12.(1)唐朝对外执行全面开放和广泛交流政策.
(2)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唐朝时,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还有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到中国,学习唐朝制度以及文化知识;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学习佛法;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的国际性的大都市(答对其中两点)
(3)促进唐朝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外友好往来:促使唐朝更加繁荣;(答对其中一点,言之有理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