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所用教材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课程标准
讲述内容
本课包括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通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大运河的开通与科举制的开创。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的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优 势
不 足
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经常接触到一些中国古代史方面的影音文件和图片,对这段历史较为熟悉,兴趣浓厚。且有部分学生基础很好,视野开阔,并能对历史事件发表很多自己的见解。这就为七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4.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大运河的开通;
隋灭亡的原因。
科举制的兴起和影响;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1)问题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史料教学法
故事引入 “诱与导”
创设情景 “思与探”
交流讨论 “用与创 ”
1、学生课前查阅与隋朝建立的相关故事。
2、学生课前收集隋朝大运河的图片。
3、教师搜集相关材料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课前学习
教学过程
本课 入
北齐
西魏
北周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梁
齐
东晋
西
晋
北魏
东魏
宋
陈
(266-316)
(317-420)
(420-589)
朝代回顾
大运河
隋的统一
科举制
隋的灭亡
隋
整体框架
隋
陈
北 周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581年
长安
杨坚
隋朝的建立
-www.xsjjyw.com 版权所有-
陈后主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俘。后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陈后主躲避的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陈后主
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山坡下“胭脂井”
隋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隋朝的统一
材料:公元316年,短暂的统一王朝西晋灭亡。直到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再一次实现了南北统一。期间,政权并立,战火纷飞。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想一想:隋朝的统一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隋朝的统一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含嘉仓示意图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的统治措施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含嘉仓示意图
国力强盛
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和材料,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如何?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的统治措施
开通大运河
民 谣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目的:
时间:
开凿者: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起
隋炀帝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江都
洛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一: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二:全长2700多千米
三:涿郡[zhuō][jùn]、余杭、洛阳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四:永济渠、通济渠、邗沟hán 、江南河四 段
五: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开通大运河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全长
苏伊士运河 1869年 190.25公里
巴拿马运河 1914年 81.3公里
隋朝大运河
2700公里
610年
隋朝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的比较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材料二: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合。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古》
评价原则:全面、客观、抓主流
拥护派,认为利大于弊
辩证看待,有利有弊
反对派,认为有弊无利,隋亡皆由于此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科举制诞生以前,国家通过什么制度来用人呢?
九品中正制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 ,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vs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规定各州每年以文章华美为标准选拔三人,荐给朝廷。后又命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等以“志行修谨”(有才)、“清平干济”(有德)二科荐举人才。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阶层带来什么变化?
-www.xsjjyw.com 版权所有-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
分
析
讨
论
特权
选拔人才的权利
通过考试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官员的权力
-www.xsjjyw.com 版权所有-
隋朝的灭亡
阅读课文《相关史事》以及《材料研读》,思考: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褔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相关史事
材料研读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 间
河 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1、隋炀帝征发繁重的徭役;
2、多次巡游,耗费民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劳财伤民。
“一支《玉树后庭花》,吹奏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
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年流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
①统治时间短,因为暴政而亡。
②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④制定影响深远的制度——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③兴建大工程——秦:长城; 隋:大运河
“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
———蒙曼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隋朝的历史中,我们能吸取什么教训?
成由勤俭败由奢——厉行节俭
得民心者的天下——推行仁政
隋的统一
大运河
科举制
隋的灭亡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隋
初步建立
正式建立
618年
目的
时间
开凿者
中心
作用
589
隋文帝
长安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起
隋炀帝
洛阳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文帝
隋炀帝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B
课堂检测
3.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 ②进士科主要考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巩固统治 ④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D
4.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
所反映的制度是( )
A.世袭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科举制
D
课堂检测
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6.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7.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流经扬州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D
C
A
课堂检测
【图解历史】
A:_____
B:_______
C:_____
涿郡
通济渠
余杭
【注意】
☉易混点1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易混点2 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杨坚,开通隋朝大运河的是隋炀帝杨广。
☉易混点3 隋文帝时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