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5 21:41:27

内容文字预览

1 邓稼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选聘(pìn)
C.至死不懈(xiè) 殷红(yīn) 无垠(yín)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谣言(yá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鞠躬  爆炸  宰割  佩服  锋芒必露
B.极端  坦白  仰慕  残案  可歌可气
C.大厦  蓬草  昼夜  长亭  家喻户晓
D.颤抖  焦虑  筹划  拨尖  鲜为人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在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中,中国轮椅击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杭州的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伟人马克思,学校决定在五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5.选文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如果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6.试分析选文引用《吊古战场文》对表现邓稼先形象的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许渊冲:用一生追梦的狂老头
王新芳
①他是一个对翻译充满热情的老人,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不时有一些狂妄之举。
②他从小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翻译家。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后,出于对梦想的执着,他冲劲十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用英语写日记,翻译一首诗歌。读一年级时,他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队来昆明援助中国抗日。招待会上,一句“三民主义”让语言不通的宾主双方冷了场。他在人群中站起来,用中气十足的嗓门翻译为“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宾主都恍然大悟。这一次崭露头角,使他信心倍增,向更高的阶梯迈进。
③在巴黎大学留学时,他发现,中国的经典著作,除了被汉学家译成法文的四大名著之外,其余只有一些薄薄的小册子。由此,他产生一个想法,除了把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名著翻译成中文外,还要把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译成外文,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翻译诗歌并非易事,不但讲究格律音韵,而且博大精深。他经常为一词一句绞尽脑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会在半夜里起来开灯,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
④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从此笔耕不辍。最开始译罗曼·罗兰的《哥拉·布勒尼翁》时,千字才9块钱,需要倒贴钱才能翻译出书。如果不是有教书的工作,光靠翻译肯定饿死。别人都笑他傻,他却乐在其中。十年动乱中,他在烈日下被批斗。别人早已心灰意冷,他仍然自得其乐,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造反派因此狠狠抽了他一百鞭子。夫人问他:“挨打了还继续译呀?”他说:“当然,闲着更难受。”
⑤2015年,90多岁的他接受了海豚出版社邀请,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凭一己之力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是一块让人望而生畏的硬骨头。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一千字的翻译量,如果这个数量没完成,就会继续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面对市面上《莎士比亚全集》不同版本的新译作,他自信满满地说:“还是我翻得好一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⑥他就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翻译60余年,中译英、中译法译著以及英译中、法译中著作,共有120余本。1999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许多学者低调内敛不同,他个性张扬,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⑦前不久,因为登上央视节目《朗读者》,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瞬间上了热搜榜,圈粉无数。记者问他是如何取得骄人的成绩的,许渊冲淡淡一笑,回答说:“别人可能用青春去追求梦想,我是用一生去追求梦想。当梦想一个比一个高远的时候,我必须鼓足所有的勇气,像战士一样去冲锋陷阵。”
⑧卡耐基说: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能够干一切事业。把一生献给梦想,在努力、坚持、捍卫的基础上,狂妄的人也许更容易成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7.文章记述了许渊冲在不同时段与翻译相关的经历,仔细阅读后填空。(6分)
大学一年级时: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
大学三年级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巴黎大学留学时:(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国后:倒贴钱翻译出书,乐在其中。
十年动乱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应邀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
8.文章用第三人称“他”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9.结尾段引用卡耐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10.读完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即可)(4分)

教师详解详析
1.[解析] B A项,“鲜”应读“xiǎn”;C项,“殷”应读“y?n”;D项,“挚”应读“zhì”。
2.[解析] C A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B项,“残案”应为“惨案”,“可歌可气”应为“可歌可泣”;D项,“拨尖”应为“拔尖”。
3.[解析] B “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解析] C A项,搭配不当,应把“创造”改为“推进”;B项,缺少主语,可删去“受……影响”或“导致”;D项,主语不明,应改为“商务部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
5.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以之为标题既能体现邓稼先勤勉奉献的高尚精神,也更具感染力。
6.[解析] 解答本题,要理解引文《吊古战场文》的意思,引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而邓稼先的工作环境与之类似,在这样的环境中,邓稼先仍然坚持研究,更能突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 衬托出邓稼先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表现出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精神。
7.(1)成功翻译“三民主义”,崭露头角 
(2)绞尽脑汁翻译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精粹 
(3)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痴心不改
8.[解析]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运用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运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答案] 能客观地展现人物丰富多彩的经历,不受时空限制。
9.结尾段引用卡耐基的话,赞美了许渊冲浩然的气概、执着自信的品格,画龙点睛;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10.[解析] 解答启示感悟类题目,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入手。本题可以入手的角度有:①许渊冲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②许渊冲凭借坚定的信念获得成功;等等。
[答案] 示例:①有了梦想,并执着追求,就有可能获得成功;②人生难免遇到挫折,要积极乐观地面对,苦中作乐;③刻苦勤奋是成功的法宝。
1 邓稼先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奥本海默是一个拨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nánkān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配服他、yǎngmù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锋芒毕露(  )     
妇孺皆知(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nánkān(   )     
yǎngmù(   )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锋”字用音序检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在学完《邓稼先》一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将要编写一期以“两弹之星,民族之魂”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1)手抄报的“深情忆稼先”栏目,编录了同学们搜集到的几则相关材料。请你联系这些材料,按要求把“小编插话”补充完整。
材料一 一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杨振宁
材料二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张爱萍悼邓稼先词
材料三 邓稼先患病后,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小编插话:在挚友的眼中,你是绽放生命之花的高山雪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邓稼先:“两弹”元勋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两则选文,完成题目。
选文一
是稼先的信!杨振宁立即把信拆开,信很短,却有一行字挟着惊雷闪电: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极少的“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仿佛稼先就在身旁亲切耳语,口气非常坚定、自信。杨振宁完全忘了这是什么地方,也听不到主人在说些什么,只觉得胸臆间有一团火辣辣的东西在翻腾,远比七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给他带来的震撼强烈得多。现已证实:不管是“苏联帮助”还是“美国寒春帮助”都不存在了!
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
“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杨振宁慌忙离席。
走进洗手间,他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双眼发红,泪流满面。什么时候像这样流过泪?是15岁,在长江上看见日机轰炸后岸上火光冲天的城镇;是劫后余生在龙院村,母亲深夜仍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衫;是当年告别故土,突然发觉父亲华发早生;是在纽约的夜行列车,从老华侨脸上读到了百年屈辱史。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童年的歌又在耳畔回响。当年,父亲教他唱这首歌时,中国的天空和大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父亲说他出生那年——1896年,中国刚签了《马关条约》。以后,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占领了旅顺大连,法国占了广州湾,英国又进一步占了威海卫与香港新界……父亲悲愤不已:“宁儿,中国的天空,不属于中国呵!”他分明看见父亲眼中充满泪水。
此刻,他双手捂着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哭出声来。泪水汹涌着,从指缝间溢出,两代人的屈辱瞬间被荡尽了,他仿佛听见了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用震天撼地的音响宣布:中国的天空,永远属于中国!
稼先,我为你骄傲!中华民族,我为你自豪!
(选自覃白《杨振宁为谁流泪》,有删改)
选文二
①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的先行工作就是“龙头”。这件先行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原子弹各种工程设计的成败。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也就无所谓有什么权威。在国外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儿干吧!”
②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在爆炸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高温高压下物质的性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他们把各种数据都搞得扎扎实实,哪怕是其中一个细小的疑点也不放过。
③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又落在了他和其他科技人员的肩上——研制氢弹。
⑤又是一件需要付出艰巨劳动的工作。他作为组织研制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尤其是担任了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⑥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要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掌握这些技术,除了党和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邓稼先等人作为直接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⑦“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他们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选自顾迈南《“两弹”元勋邓稼先》,有删改)
3.请简要赏析选文一中画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
4.选文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5.阅读选文二后,你认为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原因是什么?(3分)
6.选文一最后一段杨振宁教授说:“稼先,我为你骄傲!”请你用选文二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为什么杨振宁为邓稼先感到骄傲。(4分)

教师详解详析
1.(1)lù rú
(2)难堪 仰慕
(3)拨—拔 配—佩
(4)F feng
2.(1)示例:你用执着与奉献抒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民族赞歌,用博大的胸怀承载了一百年来的强国梦想,走近你,就走进了一座精神家园……
(2)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两弹”事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3.[解析] 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结合画线句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点明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或情感。
[答案] ①运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杨振宁曾经流过的屈辱的泪,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与流下的激动自豪的泪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原子弹爆炸的意义和影响,同时也表现了杨振宁的爱国情怀。
4.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概述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乃至世界近一百年的社会背景,是为了说明邓稼先在不平凡的一生中所取得的成就关系着民族的崛起和腾飞。
5.邓稼先成功领导研制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6.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邓稼先领导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邓稼先领导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