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5 21: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说和做同步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ì)
炯炯目光(jiǒng) 目不窥园(kuī)
B.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小楷(kǎi) 校补(jiào)
C.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g)
慷慨淋漓(kāng) 仰之弥高(mí)
D.气冲斗牛(dǒu) 臧克家(zāng)
赫然(hè) 宝藏(zà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骂得慷慨淋漓,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无   排比  引用  对比
B.反复  比喻  对比  引用
C.无   比喻  对比  对比
D.反复  排比  引用  引用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邓稼先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6.为配合班级开展“走近闻一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先行后言,先言后行,你是如何看待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假如你是闻一多时代的一名记者,报社决定请你去采访大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请你根据本文的有关事实,拟一个采访提纲,把自己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提两个问题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雷”闻一多
叶兆言
①郭沫若对闻一多先生有个很新奇的比喻,说他虽然在古典文献里游泳,但不是作为一条鱼,而是作为一枚鱼雷,目的是批判“古代”,钻进“古代”的肚子,将“古代”炸个稀巴烂。
②闻一多的著名,是因为写新诗,因为被特务暗杀,这两件事都具有轰动效应。而容易被人忽视的,却是他的做学问,是他对古典文献所做的考订工作。
③闻一多的有趣,在于他做学问的极端。大多数的时间里,他都是个地道的书虫,是在“故纸堆里讨生活”。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文学院落脚蒙自,闻一多在歌胪士洋行楼上埋头做学问,除了上课、吃饭,几乎不下楼,同事因此给他取名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按照我的想法,闻一多之所以会走做死学问这条路,多少和他赌气有关。
④闻一多显然想让那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献不仅可能,而且会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的旧书中,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值得保留的东西,声称自己深入古典,是为了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那样让他如痴如醉,其痴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据癖的学者相比毫不逊色。他走的是最正统的学术道路,从训诂和史料考订下手,为一个字、一个词大坐冷板凳。
⑤认真研究闻一多学术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是个难度问题,没有点儿学问基础,根本不明白他说了些什么,考据文章对于外行来说犹如天书。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样陷进去。今天从事古典文献研究的人并不在少数,以研究条件而论,要比闻一多时代不知强多少倍。可惜多数人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当教授而刻苦,学问成了吃饭的本钱,成了谋生的手段。
⑥闻一多对神话的研究,对《诗经》《楚辞》的研究,对唐诗尤其是杜甫诗的研究,都达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这也许和他曾留学接受西方教育有关。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寻找蕴藏在传统中的现代根源。他计划写一本具有独到见解的《中国文学史稿》,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留下了许多未完稿的笔记。文学发展中的民间影响和外来影响,是闻一多关注的焦点,他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而且还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原始社会。在方法上,既有最地道的朴学传统,又不缺乏世界最新的人文研究成果。朱自清先生对闻一多的评价很高,认为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年龄相仿的专家学者,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匹敌,可惜英年早逝,被暗杀时才48岁,正是最应该出成绩的年龄。
⑦说闻一多是一名学者,应该没有问题,但他同时也是一名斗士。他似乎对“死”有特殊的兴趣,做的是死学问,下的是死功夫,面对的是永恒的死亡。
⑧闻一多一定非常喜欢“涅槃”这个词,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自我,都已灭尽,不复存在,于是达到了寂静、安稳和常在的状态。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一头扎进古典文献,在绝望中获得永生,在枯燥里获得快乐。他写诗、做学问,后来投身民主运动,都是为了获得爆发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闻一多始终是一名斗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⑨李公朴被暗杀以后,很多人告诉闻一多,他已经被列入黑名单,形迹可疑的特务就在他家门前闲逛,而且派人送了恐吓信进来。闻一多如果理智些,就不会出席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但是他并不承认这就是中国的铁定现实,不愿意在独裁者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在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定有一种寂寞之感,他没有料到偌大的昆明,只有他一个教授来出席这样的纪念活动。
⑩闻一多在会上的演讲成为民主的绝唱,他离开会场不久,就被暗杀在大街上。
7.闻一多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年龄相仿的专家学者不能与之匹敌的成就,其成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3分)
8.结合全文,说说第⑦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9.文章题目具有怎样的含义?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0.在谈及今天“认真研究闻一多学术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时,作者深有感触:“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样陷进去。”请联系现实,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4分)

教师详解详析
1.[解析] A “锲”应读“qiè”。
2.[解析] D “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该词多表示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此处应该用“安之若素”。
3.B
4.[解析] C A项,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项,冒号应为逗号;D项,两个顿号均应为逗号。
5.[解析] C A项,关联词语搭配有误,应是“不仅……而且……”搭配,应把“并且”改为“而且”;B项,主语残缺,“通过”“使”去掉其一即可;D项,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
6.(1)先行后言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实干作风和谦虚精神;而先言后行,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示例:①作为一个学者,您觉得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②您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为什么和作为学者的情况迥乎不同呢?
7.[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第⑥段写了闻一多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具体分析第⑥段,梳理脉络,分条概括即可。
[答案] ①对神话、《诗经》、《楚辞》,对唐诗尤其是杜甫诗都有很深入的研究;②关注文学发展中的民间影响和外来影响;③不但研究文化人类学,还能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原始社会。
8.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9.[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鱼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闻一多做学问是为了深入古典,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同时点明他的斗士身份。
[答案] 含义:既点明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是为了深入古典,和革命的人里应外合,把传统杀个人仰马翻,又揭示了闻一多是一个革命的斗士。作用:总领全文,揭示主旨;概括了闻一多的精神品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0.[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解答这类题型,要求观点明确,态度鲜明,一般采用“观点+分析”的模式作答。解答本题,要抓住闻一多和今天的人的区别,进行论证即可。
[答案] 示例:闻一多先生研究古典文献是为了爆发,为了战斗,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那样让他如痴如醉,所以他在古典文献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无人能及的成绩,他是一个真正的学问家。而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名利的诱惑和大环境的影响,浮躁之风盛行,缺少像闻一多这样真正的学问家,但我们又从袁隆平以及投身航天事业的科学家等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相信有了他们的引领,浮躁之风会逐渐减弱,真正的学问家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