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材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5.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6.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学习重难点】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习过程】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对环境__________。
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地关系不协调,__________增强。
工业文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提出__________,人地矛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向环境中排放__________。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表现:人类过度索取资源会出现资源短缺和__________。
排污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会形成__________。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内涵:__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__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原则。
3.环境问题的分布:城市__________;乡村__________;发达国家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
四、转变观念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①
②
③
④
⑤
五、调整行为
1._________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加强国际合作
《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责任原则。
七、课堂反馈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污染问题
B.生态问题
C.经济问题
D.发展问题
2.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
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
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3.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的萌芽时期是(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18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
D.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
4.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
B.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
C.天人相关论、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论
D.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论、天人相关论
5.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以人为本,人定胜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6.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 )
A.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7.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较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才开始出现矛盾
D.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的人地关系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8.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9.在当今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类最应该( )?
①享受消费
②转变观念
③调整行为
④治理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做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研制在自然界可降解的包装袋
B.自备菜篮子或布袋子外出购物
C.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
D.改寄贺卡拜年为电话拜年?
11.以下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集中焚烧并用来做路基
B.集中回收后再生产
C.集中回收处理后二次使用
D.采用纸制品替代塑料制品
判断题
12.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技术手段和人地关系思想。( )
1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协调性原则。( )
14.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