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和影响因素;
2.合理人口容量含义及影响因素。
【学习重难点】
合理人口容量含义及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___________内,特定区域在___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影响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估算
由于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采用的估计方法各异,所以结果也_________,但就全球而言,在一定________、一定_____________,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__________是________。
二、人口合理容量
1.含义: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简单的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___________值,合理人口容量是__________值。
2.影响因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_________合理人口容量;另一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盲目追求更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不断提高,反而使人口合理容量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科技水平的提高,会扩大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人口合理容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上海市自然资源比较贫乏,所以尽管现实人口较多,但人口合理容量比较低
B.一个开放的地域要比闭塞的地域人口合理容量小
C.人口合理容量是绝对的
D.我国东南部地区一般比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大,所以现实人口多
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少自然灾害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3.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是( )
A.人口合理容量不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
B.环境承载力考虑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人口合理容量是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人口数量
D.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4.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当前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人口比重
5.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估计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日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资源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C.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资源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000
材料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km2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年径流量(有效)(m3)
8200
16万
920万
800万
2200亿
材料3: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233万公顷。考虑森林面积的增加,未来年径流量会略有增加。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目前该地区人口容量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人口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