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声音的产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声音的产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5 17: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声音的产生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能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怎样使物体振动“显性化”,做好实验记录。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梳子、气球、直尺、小黄豆、……
教师准备: 大自然美妙声音的课件、双响筒、鼓、音叉、水槽、学具喇叭、 电池、导线、水杯、皮筋 、泡沫球、小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让一位学生蒙上眼睛,班内其他同学说一句话,根据声音辨别同学姓名。
2. 教师引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为什么听声音就能猜对是谁呢,看来,声音里肯定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把这个秘密解开?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秘密。(板书:声音)
3. 感受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1)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静静地听听我们的教室里、教室外有哪些声音?
学生真实体验,感受声音的存在,并发现声音的不同。
(2)生活中你还注意到哪些声音?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课件补充展示:自然界美妙的声音:溪水声、鸟鸣声、风声......
(4)教师小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美妙的声音世界。
4. 提出问题:关于声音,你们有什么问题呢?(教师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随机板书出来)
预设1: 学生可能说到:声音是怎么来的?
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
声音为什么有大有小?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那么刺耳?
……
5. 揭示课题:
你们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好。要想探寻声音的秘密,首先要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究“声音的产生”(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 制造声音,体验声音产生的过程。
(1)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气球、梳子、桌面、直尺、地面、板凳、手掌、.....)制造声音。
(2)利用教师提供的典型材料(皮筋、双响筒、水杯、水槽)制造声音。
(3)学生活动探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探究情况。
活 动 记 录 表
物品名称 发声办法 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看到什么现象




(4)汇报交流:用的是什么材料?发声办法?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
2. 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
(1)学生根据制造声音的活动进行猜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提炼板书)
教师引导思考分析:
发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
3. 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同学们的猜测必须要用实验反复来验证,能不能利用我们的材料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2)交流实验方案,完善方案设计。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
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组长领取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记录表
关于声音的产生,我们的猜测:
我 们 是 这 样 证 明 的
发 声 物 体 发 声 时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听 到 看 到 其 他 感 觉



我们的结论:

预设2:物体发声显性化。(以下实验不一定每个实验小组全做,只要各小组有分担就可以。)
实验1:固体发声---黄豆跳舞(或学具喇叭)
(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2)接通喇叭,在喇叭上放些泡沫球,泡沫跳动,喇叭发声。
实验2:液体发声----倒水实验
用水杯向水槽倒水,会发现水槽中的水溅起来,同时会听到声音。
实验3:气体发声----瓶子内装有小泡沫,瓶口吹气。
发出哨音,瓶内泡沫球跳动。
实验4:音叉实验
敲击音叉,快速插入水中,观察现象。发现水中有波纹,音叉振动引起水花四溅。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学生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来展示实验成果,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小组的同学记录他们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小组结合记录表汇报实验过程。
(2)学生互相评价,从中探寻发现与规律,感受探究的快乐。
2.评价小结,适时鼓掌表扬。
利用“鼓掌”时手的感觉,进一步体验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 为了加深理解,进一步实验反证。
利用小叉进一步实验反证。
既然我们认为物体发声是因为物体在振动。那么当小叉发声时,应该有什么现象?
怎样让小叉的声音马上停下来?
学生演示汇报。
教师梳理提升,使学生深刻认识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随之停止。
2. 教师小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们的发声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感受声带发声。
师生齐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用两指轻摸喉结部分,感受喉咙里声带的振动。
2. 播放课件:声带发声。
3.关于声音,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3:为什么男女生的声音不同?
敲击双响筒,短边声音高,长边声音低,解释说明男孩的声带长而宽些,声音会低沉些,女孩的声带短而窄些,声音高而尖。
(学生说出自己心中还存在的疑问)
看来在声音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主要的亮点:
(1)巧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课堂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孩子们喜欢做的游戏《猜猜他(她)是谁》进行导入,通过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让学生辨认班上的同学,学生兴趣十分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声音就能猜对是谁呢,看来,声音里肯定有许多秘密,于是他们就想把这个秘密解开,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由此产生了,这样为后面提出、研究与之有关的问题提供了内在动力。
(2)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过程。从学生提出问题到猜想假设,由设计实验再到实验验证归纳结论逐步递进,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探究活动过程扎实,探究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对物体施加外力这一因素上,教师及时引导,放手让学生再次实验,学生的注意力由外力转移到发声物体的变化这一根本原因上来,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对于结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得出水到渠成。
(3)探究过程中难点突破层次性强。本节课“怎样使物体振动显性化”是教学难点,我给学生提供了三个层次的实验材料进行突破。第一组是可以明显观察出声音的产生时物体振动了,如尺子、橡皮筋等振动。第二组是物体发声但是振动不明显,可以借助其它物体看到其振动,如:固体发声---黄豆跳舞(或学具喇叭);液体发声----倒水实验;瓶子内装有小泡沫,瓶口吹气;音叉实验 。第三组是利用“敲击后如何让小叉声音停止下来”这一活动进行反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随之停止。
通过有层次的实验探究,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使用建议。学具的选择不一定按课本上的准备,因地制宜,不过要丰富多样,固体、液体、气体都要考虑到。
3、需破解的问题。物体的振动不明显的要让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实验尽量使物体显性化;怎样组织好学生进行课下探究“高科技的电器发声现象”,让科学研究延伸到课外?


温馨提示:
1. 根据实验器材,有目的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2. 发声物体选择要全面:固体、液体、气体都有。
3. 设计实验方案,想办法让发声的物体振动现象更加扩大化、显性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