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7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7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 精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5 21:4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2文言文二则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
悬梁刺股
同学们能说出几个名人勤学的小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另外两位古人,去感受他们的伟大品格吧!
学习目标
1. 认识“恭、勤”等生字,会写“囊、萤”等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 学习运用组词法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
作品介绍

晋书 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 其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方舆胜览 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所辖地区的郡名、风俗、
人物、题咏等内容。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这两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什么?
字词学习
恭敬 勤劳 心不在焉
铁杵成针 身先士卒
gōng
yān
chǔ

qín




























_____ 盛满

_____ 丰盛
shèng
chéng

_____ 磨炼

_____ 石磨


盘子中盛(chéng)满了丰盛(shèng)的饭菜。

萤(萤火虫)
荧(荧幕)

恭(恭喜)
巷(小巷)

博(博学)
搏(搏斗)
荧幕上的萤火虫不如现实中的好看。

◎ 朗读课文,找出这两则文言文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课文解读
车胤 李白
囊萤夜读
车胤谦逊有礼且勤学而不知疲倦,因而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通晓,明白。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 /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概括一下车胤的优秀品质。

车胤:即使条件极端困难,也坚持刻苦读书。
车胤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无论条件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人传说李白少年时在山中读书,没有取得成绩,便弃学下山。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 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路过这条磨针溪,碰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棒。(李白)询问她(为什么磨铁棒),(老妇人)回答说: “我想要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概括一下李白的优秀品质。

李白: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肯下
苦功。
李白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李白勤学苦读,终于成为“诗仙”, “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的俗语是?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的故事?
①孙康映雪;
②孙敬悬梁;
③苏秦刺股;
④匡衡凿壁借光。
文章结构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囊萤以照书
《铁杵成针》

李白弃学下山
遇老媪磨铁杵,欲作针
还卒业
《囊萤夜读》一文通过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条件多么困难,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主题归纳
《铁杵成针》通过写李白在老妇人的启发下刻苦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主题归纳
方法总结
组词法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
文言文阅读的难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常用单音词表达,而现代汉语则常用双音词表达。 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 有的词语只是在文言词语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字便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胤恭勤不倦。 倦:疲倦。
家贫不常得油。 贫:贫困。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弃:放弃。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感:感动。 意:意志。 业:学业。
?
?
?
?
?
?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恭敬(gōng xiàng) 勤劳(qín qíng)

铁杵(xǔ chǔ) 卒业(cù zú)
?
?
?
?




随堂练习
二、写出下列红字的释义。
1.胤恭勤不倦
2.博学多通
3.逢老媪方磨铁杵
4.还卒业
谦逊有礼
通晓,明白
正在
完成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教材习题
◇胤(yìn)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贫困)
(放弃)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疲倦)
拓展空间
★古人刻苦读书的典范
凿 壁 借 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 问衡, 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 《西京杂记·卷二》
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线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名叫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匡衡,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找一找其它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小故事,读一读。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