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九年级新鲁教版化学下册课后同步练习卷: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春季九年级新鲁教版化学下册课后同步练习卷: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26 11: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 作
A CO2(HCl) NaOH溶液 洗气
B CaO(CaCO3) H2O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溶液(K2CO3)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NaCl溶液(CaCl2) ①Na2CO3溶液②稀盐酸 先加入过量试剂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试剂②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入O2点燃
B NaCl(KNO3) 溶解、蒸发、结晶
C K2MnO4(KMnO4) 加热
D CaCO3(CaO) 溶解、过滤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O2 H2O蒸汽 通过浓H2SO4
B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Na2CO3粉末 NaHCO3粉末 加热
D KN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4.某温度时,固体A的溶解度为25g。则在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a)、溶剂质量(b)和溶液质量(c)具有的关系是( )
A.c:b=4:5??? B.a:c=l:5??????????
C.a:b=l:3????????????D.b:c=3:4
5.小明将取来的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改正图中的一处错误: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略低于漏斗的边缘
B.指出图中的另一处错误:倾倒液体的烧杯没有靠在玻璃棒上
C.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可导致滤液溅出
D.将该图改进后过滤得到的水是纯水,不含任何杂质
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时地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C.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一杯浑浊的液体,过滤时只能一次性倒人过滤器中过滤
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甲、乙物质,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一定温度下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都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8.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2℃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N2中少量的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 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相似。

11.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
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B.温度升高到t2℃,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12.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Ca(OH)2 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1)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3)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________。

1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溶解度 溶解性
<0.01g ________
0.01g~1g ________
1g~10g ________
>10g ________
14.如图是A、B、C(均不含结晶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物质间用“>”连接);
(2)将3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________?(物质间用“<”连接);
(3)现有一定质量的B溶液,将该溶液在50℃下恒温蒸发10克水后析出了2克B晶体,再恒温蒸发5克水后,又析出了2克B晶体,则B物质在5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

三、综合题(共3题;共14分)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乙的溶解度(填“<”“>”或“=”)。
(2)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
(3)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乙相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序号)。
A.m甲>m乙???????????????? ?B.m甲<m乙
C.m甲=m乙??????????????????D.不确定
16.小明同学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过滤。请回答:
(1)过滤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
(2)过滤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很慢,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写出2条即可)
17.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③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④过滤。
(1)请填写出合理的操作顺序________(填步骤序号)。
(2)步骤①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7分)
18.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其中有错误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错误的为________。
(2)上述BCD三个步骤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
(3)该仪器在粗盐提纯步骤D中的作用是________,过滤的液体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时间是 ?????(填序号)。
A.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时????????????B.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D 4.B 5.D 6.C 7.B 8.B 9.D
二、填空题
10. B 乙
11. 25 无法判断 氯化钾 硝酸钾 降温结晶 50 C
12.增大 20℃~40℃ NaCl
13.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14. A>B>C C<A<B 40g
三、综合题
15.(1)<
(2)不变;减小
(3)D
16.(1)玻璃棒
(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留有气泡(滤纸上固体太多)
(3)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17.(1)②①④③
(2)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四、实验探究题
18.(1)C 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2)玻璃棒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滤纸破损等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