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阳光的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阳光的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5 18: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__阳光的传播__
第1课时 光源 阳光的直线传播 [学生用书A26]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C )
  A.闪电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
2.有下列各种光源:①太阳;②火炬;③白炽灯;④日光灯;⑤节能灯;⑥LED光源。其中属于冷光源的是( D )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④⑤ D.④⑤⑥
3.小明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4.小科在夜里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了一盏路灯,在路灯下,小科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D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5.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B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光可以透过一切障碍物
B.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光没有沿直线传播
C.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一盏灯发出的光产生的影子能被其他灯发出的光照明
D.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无影灯比普通灯亮得多
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8.太阳光通过窗帘上的一个小孔射进房间后,在房间里形成了一个小圆斑。下列关于小圆斑形成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C )
A.射进来的太阳光形成一个圆斑,所以可以推断小孔也是圆形
B.因为小孔是圆形的,所以成像的原因是小孔成像
C.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像,所以像是圆形的
D.无法判断
9.__能自行发光的物体__叫做光源。对地球来说,__太阳__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10.光在__同一种__均匀介质中沿__直线__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
11.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是__倒立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屏离小孔越近,像就越__小__(选填“大”或“小”)。
12.某日,天空上演了金星凌日(又有“小日食”之称)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图3-2-2
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__水星__凌日现象。
13.关于日食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D )
A.光反射的结果
B.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结果
C.地球的影子落在了月球上
D.月亮的影子落在了地球上
14.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像和物上下左右都不颠倒
B.像和物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
C.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
D.像和物上下左右均颠倒
15.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A )
图3-2-3
A B C D
16.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则( B )
A.前者是由于小孔成像,后者是影子
B.前者是影子,后者是由于小孔成像
C.都是由于小孔成像
D.都是影子
17.在探究树阴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D )
A B C D
【解析】 在探究小孔大小对小孔成像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改变小孔的大小,本题中的四个设计都能改变小孔的大小,按照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改变孔的大小时,要控制孔的形状不变,这样才能比较是否是因为孔的大小影响像的形状。D选项中的三角形,当卡片乙向左移动时,小孔的水平和上下方向的尺度都在变小,但形状依然是原来的三角形;A、B、C选项中,当卡片乙向左移动时,孔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18.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科看到树阴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__太阳__通过小孔成的像。为什么圆形光斑成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小科思考后终于想通了,并推断这个像在宁波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圆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圆形的在__夏至__(选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时候。
 图3-2-4
19.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标出小铁球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答案】 如答图所示。
2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图3-2-6
(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蜡烛,若要看见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三个小孔和烛焰在一条直线上__。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__膜__(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丙在树阴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__太阳__的像。
21.学了小孔成像的知识后,小红想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时还有什么规律,比如,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此她做了如下的实验。
首先,小红用锥子在一张硬纸片上扎一直径约1mm的小孔,把它直立在桌子上。接着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然后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侧。这时小红在白纸上看到一个烛焰的像。当小红将白纸远离小孔时,发现白纸上烛焰的像变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烛焰的像相对于烛焰是__倒__立的,是由于__光的直线传播__形成的。
(2)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__小孔与烛焰距离和白纸与小孔的距离__有关,并且在小孔与烛焰距离不变时,白纸与小孔的距离越__小__,所成的像越小。
(3)小红想进一步研究像的大小与烛焰和小孔距离的关系,她应该保持__白纸__和小孔距离不变,改变__烛焰__和小孔的距离。根据成像原理判断,小孔与烛焰的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__小__。
22.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科学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如图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图3-2-7
【答案】 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正对着塑料吸管的一头,塑料吸管的另一头正对墙壁,将塑料吸管拉直,用激光笔从管口射入一束光,如果在墙上看到激光投射的亮斑,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不是沿曲线传播的。把吸管弯曲,用激光笔从管口射入一束光,没有在墙上看到激光投射的亮斑,说明光在空气中不是沿曲线传播的。
第2课时 光的传播速度 [学生用书B26]

1.直接测定光速的科学家是( B )
A.伽利略 B.迈克尔孙
C.惠更斯 D.牛顿
2.光在下列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 )
A.真空 B.空气
C.水 D.玻璃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4.光线从空气进入某些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C )
A.增大
B.保持不变
C.减小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5.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C.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6.下雷雨时,总是先看见闪电,然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
A.光速比声速小得多
B.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C.闪电的地方近,打雷的地方远
D.闪电早发生,打雷后发生
7.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A )
A.看枪冒烟计时准确
B.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
C.听枪声才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关于光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B.光线在海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D.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解析】 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假想出来的。
9.光可以在真空中或透明物质中传播,但是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3×108__m/s,合__3×105__km/s。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5×108km,则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约需__500__s。
10.神话故事中孙悟空一个跟斗可行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km),设翻一个跟斗用的时间是1s,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11.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叫光年,请计算一光年是多少千米?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1014km,则织女星发出的光经过多少年才能到达我们地球?(一年按365天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答案】 一光年为s=vt=3×108m/s×365×24×3600s≈9.46×1012km,
织女星发出的光到达我们地球需t′=≈27.5年(或织女星发出的光到达我们地球需t′==≈27.5年)。
12.如果一个飞行器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371km,它1s能绕地球约( A )
A.7.5圈 B.9.5圈
C.10.5圈 D.15圈
1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同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假设你将来到月球上旅游时,向地球上的亲朋好友发送无线电信号,试想你的“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约为__1.28__s。(已知地月距离约3.84×105km,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
14.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00m/s,人们利用超声波从海面发出,遇到海底被反射回来的特点,测出某次测试中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为6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约为__4.2__km;已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105km/s,若光能被海底反射回来,则从此处的海面发出的光到接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光所需的时间是__4.2×10-5__s。
15.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召开的全球新闻发布会上,由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的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黑洞的照片被发布,这是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光年是__长度__单位,“M87*黑洞”距离地球约为__5.2×1020__km。
16.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光速的尝试:他和助手分别站在相距1.5km的两座山上,每人手拿一盏灯,伽利略先打开灯,当助手看到他的灯光时,立刻打开自己的灯,从伽利略打开灯到他看到助手那盏灯的灯光,这个间隔就是光传播了3km的时间。这个实验最终失败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分析伽利略失败的原因。
【答案】 伽利略的测量原理是正确的,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大约是3×108m/s即3×105km/s,光传播3km的时间为10-5s,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时间工具是测不出来的;二是没有考虑到人的反应时间,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的灯时再举起自己的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第一个人看到第二个人举起的灯再计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17.1999年,某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媒介,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为真空中的二千万分之一,这种光速度接近普通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此成果在光计算机、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学家正努力将光速降低到每小时传播40m左右,慢到几乎与乌龟爬行的速度相当。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一句话可知,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__15__m。
(2)本材料说明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_不同__的。
(3)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光速只有3m/s,我们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场景:__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不能凭视觉判断运动物体的真实位置;开关闭合后不能马上看到灯光;先听见雷声后看到闪电等(任写一个,合理即可)__。
18.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信号,第一次发信号后经2.7s接收到返回信号;隔一些日子后,第二次发出信号经2.6s接收到返回信号。据此请你计算,月球这两个位置到地球的距离相差大约多少千米?
【答案】 第一次激光信号从地球传向月球的时间为t=2.7s÷2=1.35s,第二次激光信号从地球传向月球的时间为t′=2.6s÷2=1.3s。根据s=vt可得,第一次月球到地球距离为s=3×108m/s×1.35s=4.05×108m,第二次月球到地球距离为s′=3×108m/s×1.3s=3.9×108m,则月球在这两个位置到地球距离的差值为Δs=s-s′=4.05×108m-3.9×108m=1.5×107m=1.5×104km。
19.在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展开了多项科学探究。科考队员钻探获取了冰层深处的冰芯,钻探过后,为测量冰孔的深度,科考队员使用探测仪在冰面向冰孔内发射一束激光,经1.6×10-6s,探测仪接收到反射激光,求冰孔的深度是多少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在冰中的传播速度为2.3×108m/s)
【答案】 冰孔深度h=vt=3×108m/s ×0.5×1.6×10-6s=240m。